第二十三章移防徽州(一)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移防徽州(一) (1 / 3)
        第二十三章移防徽州(一)

        张迁的新附军全是大宋投降蒙的士兵,五天的激战倒在了荆州城下两千多人,可是城上苏灿的人伤亡高达五六千人,这是因为新附军更懂如何攻城,对攻城器械的运用也远比蒙古兵熟练。

        苏灿守城的只有一千人是正规的神武军,其中上万名是老百姓,他们害怕恐惧和没有经过训练,这些都是致命的缺点。就一个对弓箭的运用上照新附军差得很远,所以伤亡比例达到了三比一。

        这样也难以挡住新附军攻城,张迁的部队两次登上城头,在那一千神武军的拼死作战下被赶下了城头。但是力量相差太大,神武军精锐也伤亡殆尽,今天将是荆州最后一天守卫了。苏灿知道如果今天当阳蓝玫瑰的部队再不出现荆州就失守了,虽然还有一半的人,可是战斗力已经丧失殆尽,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张迁的新附军进攻。

        就在苏灿两处受伤挥舞宝剑和士兵一起战斗,阻击抵抗已经登上城墙的新附军的时候,远处炮响,当阳的神武前军出现。淡蓝色的大旗中间一个斗大的蓝字,出现的士兵人数并不多,只有三千来人,但是追赶着前面逃跑的新附军,队伍整齐划一,气势不凡。

        人的名、树的影,蓝玫瑰连败蒙古骑兵,现在声威大震。张迁不敢托大,立即鸣金收兵,退回了攻城的部队。苏灿一下坐在城墙上,他激动的想哭。都统制告诉他蓝玫瑰让坚守七天,可是今天是第六天,本来苏灿也怀疑蓝玫瑰是否会真的出现,以五千对两万,先不说胜利的可能性有多少,就是胆量蓝玫瑰有吗?

        可是这个小女孩真的出现了,还提前了一天。如果明天出现呢?那样蓝玫瑰并没有失信,因为荆州在第六天就陷落了。这是信人,也是真心忠君报国的人。苏灿对蓝玫瑰好感大增,立即传令全军整队,留下一部分守城,其余的在城门集合。苏灿要出城助战。他有些担心三千对七八千人的战斗,因为蓝玫瑰的兵力太少了,金文彪把老弱残兵三个营调给蓝玫瑰身为副将的苏灿怎么会不知道,在这一刻苏灿觉得脸红,都不好意思面对人家。

        当阳面临一万多蒙古兵的时候,身为上官却在一边冷眼旁观,没有给当阳任何支援。补充兵力又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老弱兵卒,可是今天荆州有难,本可以不管的。

        人家一个小女孩能不计前嫌出兵相救,就这份度量堪比男子汉。苏灿不是金文彪虽然他伤亡惨重、兵力疲惫,但是也要出城参战,因为蓝玫瑰失败,荆州也会守不住,这种道理苏灿明白。所以不顾身上有伤,命令仅有的三百多神武军领着两千多民壮兵在城门集合,一但开战他会杀出城门,与当阳蓝玫瑰的军队共同对敌。

        张迁彼俱将才,能迅速判断形势撤回攻城部队,把唾手可得的胜利放弃,足见他比扎兰德要高明得多。蓝玫瑰平静的对身边各营长给她选送的警卫亲兵说道:“传令进攻。”

        没有战鼓、没有号角、甚至连喊杀声都没有。四个营的步兵前面是藤牌手和单刀,后面是长枪,在清脆的鼓声中向前进,以无畏的气势迎着新附军走过来。

        张迁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冲锋,就是一个很大的步兵方阵整齐的向前移动。他不知道怎么应付,只好高喊弓箭手开弓射箭。张迁的一万军队五天的攻城伤亡两千多,还有七千多部队。弓箭手的数量也很多,两千多弓箭手齐射,天空都变暗了,一片如飞蝗一样的箭雨从天空落下。

        大嗓门季青还是长枪兵的发令官,大喊道:“摇枪,盾牌。”

        五百盾牌兵手中的盾牌举起,不但保护了自己同时也把前面的长枪兵包括起来。一千五百名长枪兵摇动手中的长枪,长枪方阵排列整齐,距离正好。长枪都是一丈多长的长枪划弧形摇动,在头上形成了密实的枪幕,落下的羽箭被打落。这样打落的羽箭对有毡帽和轻甲的士兵没什么伤害,有受伤的士兵倒下,身后的士兵补齐了位置,一个节奏一个速度继续前进。

        张迁终于受不了了,这是压迫,一种让人窒息的压迫,就仿佛看着一座大山向你慢慢的压过来。两种选择,一种是转身就跑逃离这里。一种是迎上去战斗。张迁身为有才能的大将当然不会选择后退,这个时候如果转身逃跑,那么剩下的结果就是被追杀。所以张迁选择了进攻,擂响了战鼓发动了全体进攻。

        张迁只是在身边留下了亲军营,其它的士兵六、七千人在部将的带领下发动了冲锋。战场经验丰富的张迁知道,兵力少了根本奈何不了这样的整齐方阵。玫瑰第三弓箭营终于开始了行动,随着箭目的落下,成批的弓箭落入了新附军攻击的队伍中。他们进攻的步兵可没有这样整齐的队形,也没有防护能力,这里五百弓箭手每一次就是五百支狼牙箭,新附军身上的布甲、轻甲根本防不住这种有破甲功能的狼牙箭,纷纷摔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