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4章蘑菇云(六) (2 / 3)
登陆前林昭南的空军对堪察加和楚科奇两个半岛上的苏军机场防御工事进行了最大规模的轰炸。空地导弹摧毁了苏军的筑垒地域所有防御工事。两栖坦克和装甲运兵车伴随着登陆舰和冲锋舟登上岛屿。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虽然朱可夫在这里有九十万部队,也有残存的两个装甲军集群,也有一部分空军,但是双方力量相差太悬殊,因为无论是海军还是空军还是装甲部队,苏联都无法和玫瑰军相比,战斗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苏军根本无法防守。
朱可夫不是没有想到一直在海上的南疆海军陆战师可能会登岛作战。但是以少量的登陆部队进行岛屿登陆作战那和送死没有区别。兵力不够最后不是死在海滩上就是被赶下大海喂鱼。可是朱可夫忽略了玫瑰军方面的科技实力,在高科技状态下数量并不能代表什么。兵力少不行,但也要看用什么武器。两栖坦克成为苏军海岸部队的噩梦。面对这种在水中漂浮着向岸边冲击,火炮不时射出炮弹的坦克,岸基炮兵无法进行准确打击,刚刚暴露的炮兵阵地,随后就会毁在飞机导弹之下。苏联人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一举一动玫瑰军知道得这样清楚。
截至到目前为止,苏联方面仍然不知道在他们的头上两万米高空有玫瑰预警机在全天监视他们。为了隐蔽这个撒手锏,林昭南一直很注意,空军机场预警机停放的地方戒备深严,而预警机都是在爬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再飞往预定地点。因此不具备相同的机种也没有卫星的苏联并不知道这一切。
就这样只用了一天时间,两个海军陆战师就登上了勘察加半岛,站稳了脚跟,并向前推进。
既然海军战斗已经开始,谈判已经被迫停止,孙东林是不会等待的。这是刘孝基特意弄出的机会。在和朱可夫对持的玫瑰第一集团军两个军,日本第二集团军的七个师团组成的第11军,12军,韩国的四个师组成的第14军,向当面苏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成千上万的火炮飞向苏军基地。
而朱可夫是很注意步坦协同作战的,对炮兵的运用也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数量不多的喀秋莎火箭炮加入战斗,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曾经让德军肝胆俱裂。可是对玫瑰军的效果不大,那是因为卡秋沙是装备在重型卡车上的火箭炮,机动性能受道路和地形限制,不如玫瑰军部队的火箭炮车。由于机动性能受到限制,而火箭炮发射时候,硝烟火光很难隐蔽行踪,为飞机和大炮提供了明显的坐标。就是有这样的缺点,玫瑰军方面一般是不使用火箭炮的,只有计划好的突然袭击,打完就走。又是履带式的装甲自行火炮设计,所以每一次都能收到特殊的效果。而苏联一来是重型卡车装载,另一方面有空中预警机,这样浓烟滚滚的炮火实在是隐藏不住。苏军只是开一炮,连第二炮都没有时间发就会被击毁,有的火箭炮部队一炮没放就被玫瑰空军战术攻击机的空地导弹击毁。
南、日、韩三国的军队向前猛攻,苏军被迫节节后退,战略空间越来越少。八、九十万部队集中在这样的密度之下,让朱可夫想起了尼古拉耶夫是什么失败的。看来玫瑰军又想故伎重演,依仗着火力凶猛,武器先进给苏军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他能有什么办法,除了放下武器投降一条以外,就剩下血战到底了。
可是苏联红军有血战到底最后全部牺牲的勇气吗?朱可夫可以肯定绝对没有。如果有在德军进攻的时候就不会有几十万,几十万的俘虏了。当战斗的失败机率是百分之百,战斗下去只是死亡的时候,作为战场指挥官是不可能那样做的,因为牺牲无辜的生命毫无意义。
面对勘察加半岛以及滨海边疆区东北部的战斗,看着手里朱可夫拍回来的电报,斯大林无可奈何地闭上眼睛。他怎么也弄不明白,面对德军几百万部队的进攻,苏联红军能誓死战斗到底。为什么现在面对南疆军队的时候就不行了。指挥官没有决心,士兵意志动摇,部队战斗力直线下降。即使南疆武器先进,难道他们的士兵也是铁人不成吗?
其实斯大林不会明白的,希特勒的德军也是在苏联的国土上战斗,但是他们的目的是消灭苏联,按着希特勒的话说,日尔曼民族应该统治世界,其他的劣等民族应该除名。是名副其实的侵略战争。可是南疆不同,因为不管是南疆的军队,还是日本的军队,还是韩国的军队,包括中国的军队,并不想占领苏联的国土,也不想消灭苏联的人民,甚至连推翻苏联统治的想法都没有。就是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已。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当中打旗号的是俄罗斯民主政府和贝加尔民主政府,这些人是地道的俄罗斯人,苏联人并不排斥这样的组织和军队,因此上苏联红军的抵抗意识很弱。
还有的就是斯大林的肃反已经让大部分人心寒,血腥的政治斗争让这些官兵不敢多存幻想。一但失败就会被治罪,因此上让指挥的军官胆战心惊。真的面临失败的时候想的是如何保命,不是如何的寻找战机。最佳的保命原则就是投降和撤退。
想一下这样的战斗怎么会赢?对于普通士兵来说,他们还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想得更多的还是吃得好,穿得好,自己和家人有幸福的生活。但是斯大林的优先军工,然后民生,推行强制性集体农庄化,让贫困和物资匮乏的士兵们更加向往俄罗斯民主政府的生活。这样更加消弱了士兵的战斗热情,这样的士兵又怎么会有战斗力,面对强大的武器进攻,在俄罗斯民主政府和贝加尔民主政府的优厚宣传下,要是能坚决抵抗那才怪了呢?
可是那是八、九十万部队,现在由于撤退比较快,抵抗并不强烈伤亡到是不多。让这些人投降,朱可夫没有那个胆量,也下不了那个决心,现在他的夫人刚刚被放出来不长时间,如果要是投降,全家立即就得遭殃,因此犹豫不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