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不问流年问当下 (1 / 3)
金陵,杨府大院。稀薄的阳光淡淡洒下来,杨家学堂里响起了小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朝气勃勃。
这些天来,母亲宁雨织安排杨易到杨家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像杨家这样的金陵大族,族中子弟好几十号人,有头有脸官府才允许私办学堂。
杨易本是不怎么想来读书,但为了不想母亲挂心,也能够给自己如何会识字这事找一个自圆其说,上学是必须的,对于什么诗经礼仪太大兴致,倒是对这个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拿着一本属于这世界的《史记》仔细,一页页地慢慢拈过去,时而蹙眉,时而叹然。发现许多历史名人与地理名称大多数都与那一世相同,也证明了改变的只是历史的轨迹,那些人和事,依然如旧。
不管怎么说,反正历史都已经改变了,杨易也无法追溯到根源,不想那些事,就该把目光放在眼前,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好好活下去才是正事儿,而且这时代尚处于盛世繁华,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所以杨易还有大把时间去考虑将来的事,现在一个小孩子什么都做不成。
早早起床就被带到这学堂与其他孩子一起读书。早上雾气大,可见度低,今早撷菊带着他摸着路来到了杨家私塾,向杨易交待几句,随后就走了,道是中午来接他回去,眼看离中午都差不多了,一天又过了半,很有点怀念小时候上学盼放学的光阴,那记忆却太久远了。
几乎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史记》扔到一边去,杨易对这个世界的历史认识有了个大概的轮廓,随手又拾来下一本。
所幸这是一个未知的历史,否则一切都已先知,那还有什么意思?
看了一会儿,便合上书本,准备找下一本书看,虽然都是些文言文,但杨易凑合还是可以看懂,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时代,有必要多看一些关于时下的读本了,为免将来一摸黑乱闯。
“杨易——”张夫子死板的声音叫起来。
“学生在。”
张夫子是个死穷酸,四十多岁了。因官场失意,所以被聘请至杨府做起启蒙教育,家主杨晟相中他曾是翰林大学士的门生,有几分真才实学,就因那副认死理的木鱼脑袋断送了士途前程,也就是个教书先生的命。
杨家私塾里,好几双眼睛都看着杨易发呆,男孩子幸灾乐祸,女孩儿掩嘴而笑,窃窃私语着。张夫子拿着戒尺,在杨易面前晃来晃去:“《孝经》熟读了吗?”
杨易拿着一本书嗫嚅不答,张夫子盯了眼杨易手中的书,嘴角带有一丝笑意:“你且说说这本是什么书。”
杨易张口就来:“老子想你注。”大堂哈哈笑声四起,张夫子一张绿脸都涨红了。
“竖子,简直混账!如此曲解道家经典。”
杨易含笑闭口,这本《老子想尔注》是老子的《道德经》注释本,他觉得名字有趣随手撮来的。自此,杨易在张夫子心中打下了诸如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之类的评语。
即将新的一年了,杨家外出求学的孩子将要把家还。还有杨易的父亲,这位令杨易十分好奇便宜老爹,到究竟有甚出众之处?竟让当年号称才色双绝的母亲为之倾心,私订终生,更是珠胎暗结,这珠胎当然是指杨易本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