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九章倒掉的刈安塔(下) (4 / 4)
宋湘满脸微笑,四十岁的人,胖胖的脸上没有半个皱纹,看起来笑得极憨厚,拱手道:“古先生是我们樨城有名的教书先生,该当照拂。”
古思阔平日里时常抨击孟徽只顾着收取重税繁赋,却对百姓生活疾苦百般漠视,毫不作为。宋湘则是笑面虎,看似将孟徽留下的烂摊子都揽过来解决了,实则却只是动嘴多过动手,重点是安抚百姓的情绪,实在推不了的再敷衍一下便算了。
去年蝗灾后两个月,赈粮才姗姗而来,数量极少。樨城百姓求他再多申要些粮食,他却推说北方都城只给了这么多。然而,古思阔过年去永靖城时才私下里得知,永靖城分下的赈粮多过樨城两倍有余。而永靖与樨城,人口数基本相同,赈粮分派不可能如此厚此薄彼,相差悬殊。
但当时赈粮之事已过去两月余,永靖城的百姓也被太守赵争希千叮咛万嘱咐,不得对外乱说赈粮数量之事,否则永靖就会被人记恨,甚至影响日后的税赋缴纳。
原本樨城百姓尚觉得他一身傲骨,敢于直言,在这样的内情之下,永靖的百姓没人作证,古思阔的说辞更像是凭空捏造、无端栽赃孟徽和宋湘,反而惹得百姓有些反感。
若按孟徽的脾气,古思阔这种专门拆他的台,甚至知道他部分真实嘴脸的人,早就该被杀死百八十回了。但宋湘一直劝孟徽不要理睬古思阔,只当他是个苍蝇,就让他随意嗡嗡去好了。
宋湘说得好:能容得下意见相左或刁钻挑衅之辈,方能显出孟太守的肚量——孟徽深以为然,便只当古思阔是个无头苍蝇,再不理睬。
古思阔也知道孟徽和宋湘的用意,明知自己说的话没有人信,却还是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们灌输,弄得家长们对他也颇有微词。若不是他学问好,会教书,只怕早被家长们的唾沫淹死了。
之后他也觉得这样有些过犹不及,便也收敛了许多。只在聊天到了某些特别话题时,他才大加延伸,继续批判孟徽的所作所为。日子长了,孟徽本人都不在意,百姓们自然也就更不在意了。
两人施礼过后便陷入短暂的沉默,宋湘微垂的眼皮下,一抹精光自眼中闪过,打破僵硬的气氛,说道:“城内人口都有准确的应赈户口,但城外都是外地流徙过来的灾民,尚无登记核查。在下已命人去核查,又怕出纰漏,会给明日西城门和北城门口的放赈带来疏漏和麻烦。若古先生有闲,在下想请古先生去帮忙核查,若仍有余冗,还可指导放赈事宜,不知可否?”
“难得宋大人这么信得过小可,敢不从命!”古思阔没半分犹豫便应允了。
在内心里,古思阔对孟徽和宋湘的这次放赈,还是存着疑虑的,总怀疑他们并没有那份好心。
但无论如何,他自信有自己看着,总能为城外的灾民争取到多一些的粮食以饱腹。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