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5:四杰(上) (1 / 2)
自六月初八金明池开放的那一日起,汴京城里的各样传闻便没怎么断过,大家再爱逛金明池的秀山丽水,平日无聊的时候,发现流传在市坊间的小道消息忽然间换了个主人公,也还是爱支起耳朵听上一回。
又或者是茶肆酒楼里的说书先生,他们也时刻关注着朝野的动向,连说书的内容,在这七八日里也已换了个遍。
前几日说的还是南下汴京的北辽使团与大宋的儿郎在金明池展开较量的话本,在他们的口中,无论是楼船夺旗,还是箭术比试,汴京的儿郎都力挫北辽,为大宋挣了好大的面子,只是将本来的事实又以文学的手段渲染夸张了几分,倒也让百姓们听了个乐;
到了昨日,最为百姓津津乐道的则是北辽使团进了大内,在朝会上与大宋的君臣唇枪舌战,慷慨激昂了大半日,大宋方面未有半分退让,终于强硬了一回!
最后两国协商定盟,签下停战盟书,同时北辽交还早年割据的大宋北境的“幽云十六州”一半国土,又承诺每年按时交纳岁币,拟定的是银二十万两与绢三十万匹,另外又有有百匹汗血宝驹。大宋要做的,则是在定盟后便派遣能臣武将率十万大军前往北辽与金国接壤的边防一带,常年驻军,以安北辽边境。
至于今天在街头巷尾渐渐传开的,则是云英未嫁的小娘子们最乐意听上一回的话题。
“定远将军在金明池游街的那一日接了我抛的香囊,还冲我笑了呢,真可谓是人中龙凤。”
“永安侯的二公子笑起来的时候真是温柔款款,那样的笑容,衬着那时的落日,真是再多情不过了!”
“靖国公府的那位世子生得可真是英气,也不知将来会娶了谁家的名门淑女!”
“要我说啊,还是秦公子更担得起‘良人’,他的那首从官家的御宴上流传出来的《少年游》,‘堪折花枝在枝头,此心付春风。东君有意,愿解琴筝,携手游芳丛。’可不正是我们心心念念的,与未来郎君的琴瑟和鸣么!”
……
不过半日,爱凑热闹的少女们便依着自己的意愿,给汴京城的世家公子哥排了个最新的人物榜出来,又被同样爱热闹的皇城百姓一传十、十传百,等到傍晚时分,各大茶楼酒肆里的说书先生就又换了一回内容,纷纷将惊堂木一拍,开始大力称颂起如今的“汴京四杰”。
作为京城里首屈一指的酒楼,和乐楼离城中北面的北州桥不远,占地颇广,楼高三层,莫说入夜,**里也有一番引人流连的灯火辉煌,既有供达官贵人清谈议事的私密小间,却又同时兼顾雅俗之巧,一楼的大堂向来便是文人墨客约着听个话本、吃个小酒的好去处。
今天的说书先生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嘴皮亦是厉害,将金明池开放第一日时的楼船夺旗与游街一并讲完,赢得了满堂的喝彩,这才朗朗一笑,端起面前的茶杯,将茶水一口气干了。
说书说得好,听的客人自然有赏,小到数枚不起眼的铜钱,大到各类金锞子、银珠子,普通百姓的打赏再多也有限,作为说书人,私心期盼的也不过是这些听评书的人里,说不定就有哪个出手阔绰的世家子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