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香囊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5:香囊 (1 / 2)
        每年金明池开放,生活在汴京,又爱来金明池游玩一番的百姓时常会有那么一点福利。

        楼船夺旗的结果出来后,朝中如今可用的青年人才明摆着又多了几位,皇帝对此得意的很,年年不落,都会让礼部的人捧上事先就已经备下的大红花带与一水儿皮滑毛顺的青骢马,挨个给夺了旗子的人中龙凤披挂上,再给他们划出一条既定的路线来。

        做什么呢?游街。

        认真说起来,这样的游街与前朝科举入仕,摘得头三甲的新科举人的游街还有些不同。

        人们读书,皓首穷经、韦编三绝的大有人在,囊萤映雪、闻鸡起舞的也不在少数,等到他们参加科举,不少人已经过了最风度翩翩、貌比潘安的那个年龄,探花郎是个垂垂老矣的老头子,在大宋的百姓看来,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听说这位探花郎文采风流,诗词歌赋样样来得?不好意思,鸡皮鹤发的老爷爷,小娘子们实在欣赏不来。

        而在楼船夺旗上大放异彩的少年们的游街,却是金明池年年开放以来,百姓们的热情程度几乎能摩肩接踵的时刻!

        原因也实在简单,楼船夺旗本就是皇家提供给世家以及百姓中的年轻一辈展示自我的机会,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十二人经过角逐,又有最为得意、最为出众的无人冒出头来,不是器宇轩昂,便是面如冠玉,不论其他,单单看脸,小娘子们就能津津乐道上半个月。

        今年的游街又与往年略有不同——

        北辽人横插进来,最后竟也夺了两面旗子回来,皇帝这次犯了难,先是瞧一瞧表现再出色不过的顾衍、孟舟与严峥,又觑一眼连输两回,脸上沉怒的北辽使团,这次的游街,可是该把北辽人也给算上?

        所幸北辽人自己也丢不起这样的面子。

        皇帝头疼之际,萧正使正好上前,躬身行了个大礼,言辞上也多了敬重的意思:“陛下仁德,允诺了我国先前的嬉游之举,荒唐之态。如今尘埃落定,大宋人才济济,北辽自愧不如。若陛下依旧同意两国修好,共商定盟之事,还请通传至京中的使馆,北辽必虔心以候,万不敢再有所疏失。”

        意思就是今天的活动到此为止,剩下的你们自己玩吧,我们就不参与了,你们也要守诺,不能因为我们今天表现欠佳就要毁约啊!

        皇帝闻弦声而知雅意,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容。今天的两场比试,大宋都赢得漂亮,正是皇帝春风得意之时,北辽使臣的姿态又是这样谦卑,皇帝自然无不应允。

        等到北辽人退场,大宋的君臣便自在了许多,金明池既有桂殿兰宫之妙,亦有鹤汀凫渚之奇,下午的比试结束得早,皇帝也不急着回宫,一面吩咐了在金明池上开夜宴,赏赐朝臣,一面又依着礼部原先的定例,亲自为几位在楼船夺旗与箭术比试上表现出众的年轻儿郎佩上了大红花带。

        离晚上的开宴还早的很,皇帝含笑看着面前的几人,不住口地称赞:“若是我大宋儿郎都能勇猛若此,何愁江山之寿数!去吧,让百姓们也瞧一瞧,大宋的儿郎是何等的风流潇洒!”

        丞相王甫与一众朝臣平日虽有龃龉,这会儿倒也是真心实意地恭贺了两句,与皇帝一同目送着三匹青骢马依次远去。连皇帝带朝臣,数十人站在御阶之下,望着他们连人带马拐了个弯,皇帝才转了个身,率先拾阶而上,含笑回了殿里,其余人便也赶忙跟了上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金明池的热闹是从早到晚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