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0:东宫 (1 / 2)
虽然是当朝天子的长姐,宜阳长公主乘舆车出行时的公主仪仗反而不如何张扬,除了礼法规定的随侍,只让孟舟与顾衡一同骑马伴在了舆车的两侧。
出了公主府所在的竹枝巷,便经御街,过宣德楼,进入大内,一路行来,文德殿的朝会已经结束,不少下了朝会的官员见了长公主的仪仗,纷纷驻足行礼。到了大内规定下马的北廊,宜阳长公主便换了六人抬的肩舆,云姑与侍女随在一侧,孟舟与顾衡则没那么讲究,下了马后便一路步行,经过集英殿,进入禁中,往郑皇后的坤宁殿去。
一夜过去,纸包不住火,康王在州西瓦子遭遇刺杀的事已经传遍了整个禁中,宫中的嫔妃向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早早地就来了坤宁殿给郑皇后请安。
原因也好猜的很——康王的生母李婕妤早逝,郑皇后在康王六七岁时便将孩子抱来了坤宁殿自己养,皇后的养子出了事,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嫔妃自然不在少数。
郑皇后对此心知肚明,嘴上却半点消息不漏,事先已得知宜阳长公主要入宫,暗地里早早地让人去请了皇帝,方便皇帝下了朝会后直接往坤宁殿来。嫔妃们兴致勃勃地来,垂头丧气地走,等到宫人通传宜阳长公主携着靖国公府世子,顾家二公子来了坤宁殿时,皇帝也刚到了没多久,正与郑皇后说着话。
当朝皇帝如今不过四十出头,因着保养得好,看起来比实际年纪还要再年轻一些,人也斯文儒雅,说起话来和气的很,只是人到中年,眉宇间难免带着几分倦意,少了些精神气。
二十三年前,先帝崩殂,宫中的嫔妃包括向皇后都没有儿子,无奈之下,向太后与一帮老臣在与先帝血缘最亲的几个侄子里选了又选,最后挑中了当时刚过十八岁的端王继承大统。虽然向太后已经故去多年,皇帝感念向太后的恩遇,对向太后唯一的嫡出女儿,自己的堂姐,也就是宜阳长公主仍然多有敬重。
康王前一夜在州西瓦子遇刺的事皇帝当然知道,即使康王想瞒,郑皇后也不肯,再加上近来朝中局势多有动荡,军巡院的左右军巡使和开封府尹都不是个傻的,连夜将此事报到了御前,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皇帝也已经一清二楚。
对他而言,宜阳长公主此番的“请罪”并没有什么必要。一来,孟舟与顾衡也只是在无意中牵涉进了刺杀一事,二来,在当时的危急情形下,二人并未袖手旁观,而是及时护住了康王,同时也保护了周遭的无辜百姓。
二人不但无过,还是有功的。
宜阳长公主心里也明白的很,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的面子还要给的。向太后已经去世,皇帝如今还念着她是长姐,多有敬重。这次的事,可以说孟舟与顾衡是护住了康王的功臣,但若是翻了脸,骂他们护持不力,导致康王受伤,其实也是可以的。
究竟怎么处置,其实也就是上位者的一念之间的事——那就让她来给皇帝这个面子,让皇帝对两个小辈多包容一些,也不会损失什么。
因此宜阳长公主在进了坤宁殿,见到皇帝后便深深拜了下去,先放低姿态告了罪。皇帝本来没想过她会如此郑重,一惊之下赶忙上前扶住宜阳长公主,叹道:“长姐何必如此!”
郑皇后也起身与宜阳长公主见礼,示意宫人为长公主上茶,接着笑道:“三郎的伤并不很重,养一养便好了。我也听他提起过,阿衡与行远都是好孩子。”
宜阳长公主也不托乔拿大,礼数到了,皇帝见到她的诚意就可以了,便坐回了帝后的下首,随即笑了起来:“总归还是两个孩子没做好,不然三郎又怎么会受伤。官家与圣人不责怪他们,那也是他们的福气。晚些时候还是要去看看三郎,尽一尽他们小辈之间的情意才是。”
皇帝也颔首称是,姐弟两人就康王的事又聊了几句,皇帝忽然想起宜阳长公主刚才提到了孟舟,面上不由一动,问道:“行远如今也快及冠了吧?靖国公一家忠烈,他的祖父与父母去得也早,老太君也年纪大了,操劳不得,府里也没个合适的为他操持冠礼的人。”
“官家说的是。行远与阿衡一向亲近,若是老太君不介意,我倒是想替行远操这个心。不过行远要到腊月才满二十呢,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的!”宜阳长公主笑了笑,“倒是三郎,这一受伤,月底的冠礼约莫是要从简了。可不能委屈了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