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有点不讨喜 (3 / 1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章有点不讨喜 (3 / 13)
        这不是虚话,哪怕是数次监国的胤礽,也没有参与过类似的政策制定。或者说,这个国家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这样的变革了。

        扳倒了指头数,在关外的时候,还是有过重大策略的变革的,比如与蒙古结盟,通过又拉又打使得蒙古不再拖后腿啦;再比如从只重满人、拿汉人不当干粮,到创立汉军旗,这样的政策使得后金集团迅猛扩张。

        入关之后也有过变革,从一路屠杀变得开科举、访遗贤,这使得清廷渐渐立稳了脚跟。可以说,顺治之后,国策基本没有大变动。康熙朝最大的动荡也就是打了几场仗,虽然是在本国土地上的战争,但是可划入“外患”。

        至如内忧,顶多就是有灾害了,去赈赈,黄河泛滥了,修修堤坝,朱三太子闹腾了,抓起来砍掉。都是挺重大的烦心事,却只是“暂时”,眼下讨论的这一件事情其影响是要波及后代的。

        干的时候一头兴地扎进去,时间过去半年了,才发现问题一箩筐,件件惹人烦。事情的发展就没有一件是按照剧本儿走的,这不,问题就来了。

        与所有比较负责任的改革者一样,朝廷在变革之前也是需要经过反复论证,再试点,然后全面铺开的。眼下没有经济学专家智囊团,他们就自己来论证。由于执行人员还未到位,所以目前的论证还没有扩大范围,仅限于屋里的几个人知情。就这几个人,已经能够看出改革的阻力了。

        胤礽是个坚定的改革派,国家名义上是他的,他得把日子过下去。他先问雍王:“括隐的事情办得怎么事了?”

        雍王是他兄弟,一家人,除了“夺嫡”,在旁的事情上基本上与他保持一致,又是直接负责人,所以比胤礽还急:“才得三分之一。下令的时候已是秋冬之季,底下人忙着收今年的租赋。小民在交税的时候,如何肯上报多余的田产人丁?”言下之意颇为愤愤,“今春臣弟就盯着这件事情,看他们要如何弄鬼!”

        胤礽听得也是大悔,忘了这一件事情。李光地给想的借口只在动乱地区适用,其余如江浙一带,谁会在要交税的时候说“我家还有几百亩地没算进去,我给你多交点钱”的?

        括隐,越是在经济水平不太高的地方越好弄,江浙一带就颇为难行。江浙一带几百年来教育水平都在全国拨尖儿的,聪明人多、有特权的人也多,叫他们如实申报财产,实在是困难。

        另两个皇室成员由于年幼,资格不够,只是旁听。

        马齐作为统治阶段里地位比较高的一员,对于改革税制增加收入是赞成的。要知道,这些税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拿来给旗人发生活费的。马齐是旗人,除了关心国家,他是相当关注自身所处的利益集团的利益的。

        他也是一直关注这件事情的,此时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圣上既要降不世之隆恩,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就要弄明白到底有多少人受了这恩惠。再者,本次括隐与历代不同,括的不只是人口,”反正括出来了他们也交不出来,“还有田亩。田亩多了,丁银摊到每亩田里的就少,需缴税也就轻。”田亩多了,国家收入也就上来了,大家的生活费就有保障了。

        胤礽连连点头,对雍王道:“这件事情你盯着,勿要在今夏之前弄出个大概来,旁的地方便不要紧,苏浙一带是财赋重要,那里的人丁田亩一定要弄明白了。再择一地,先试试,试好了,遍行全国。”他说得很有气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