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洛阳秋望 1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洛阳秋望 1 (1 / 3)
        天空灰蒙蒙的,下着入冬以来的第场雪。昔日繁华的洛阳城经过场大战之后,整座城都笼罩在阴霾之中。方圆十里之内不见人烟,只有随处可见的尸体,有官军的,也有叛军的,几只野狗啃食着尸体,不时发出令人不寒而栗的怪叫。

        黄昏的时候,十里外的官道上突然传来哒哒哒的马蹄声,行四人骑着马向东北方向疾驰。跑在最前面的那人大约三十来岁,身穿青色长袍,古铜色的脸从斗篷里探出,向后面的人喊道:“快点,再晚就错过宿头了。”后面那人穿着件羊皮袄,面容枯槁,又黑又瘦,活脱脱的像只猴子成精。他背后绑着把奇门兵器,长约四尺,状如鹰爪。听到前面那人催促,不耐烦地说:“不用着急,照路程来看,咱们应该快到洛阳了。”两人说话时,第三匹马也追了上来,与第二匹马并驾齐驱,骑马的却是个妙龄少女,这少女大约十七八岁,身材高挑,皮肤白净,双眼睛好像两弯上弦月,算不上漂亮,却散发着勃勃英气。她边喘气,边对黑瘦男子说:“你也是头回来中原,怎么知道快到了?我觉得路还远着呢。”

        “我虽然没去过洛阳,可我昨晚研究了夜的地图呢,肯定比你熟悉些。”黑瘦少年憨憨地笑着。那少女把嘴撅,转头喊:“四哥,你快来啊,猴子又要跟我斗嘴了。”这时跑在最后的那男子也拍马赶了上来,这人看上去二十**岁,身材伟岸,容貌俊美,与那黑瘦少年形成了鲜明对比。只是他的脸苍白的如同张白纸,神情忧郁,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那少女见他不答话,便又叫了声:“四哥,你听见没?”

        那男子这才回过神来,“他说的对,咱们马上就到洛阳城了?”

        “连你也知道了,”那少女显得有些生气,“你也研究了晚的地图么?”

        “你看……”那男子忽然勒住马,用马鞭指着远处。

        于是四个人都勒停了坐骑,向远处眺望。只见大路尽头有座青灰色的城池,城墙高耸,远远看上去,似乎是横亘在半空中的。四人从未见过如此雄伟的城池,不觉都呆住了。跑在最前的长袍汉子赞叹说:“洛阳城不愧有神都之名,我看中原除了长安,就要数它了。”

        “神都?为什么洛阳又叫神都呢?”那少女歪着脑袋,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那汉子敲了下她的额头,说:“别这么好奇,咱们还得赶路呢。”他转头看向那黑瘦少年,“十三弟,你先去城里打探打探,找个落脚的地方。既然洛阳城已经近在咫尺了,我们就不用急了,慢慢走,欣赏下沿途的风景。毕竟大家都是头回来,机会难得。”黑瘦少年正要答话,身旁那冷峻青年却说:“还是我去吧,我的汉话比存孝要好些,行事方便点。”汉子点了点头,“也好,万事小心,别惹麻烦。”话音未落,那青年扬马鞭,胯下的骏马四蹄翻飞,向着洛阳方向迅速跑去。

        “还是不够沉稳啊!”身穿长袍的汉子笑着叹了口气。这个名叫藐吉烈的汉子是代州北部的沙陀人,沙陀之主李克用的养子,汉名叫做李嗣源。那冷峻青年和黑瘦少年个叫李存信,个叫李存孝,都是他义弟。名叫月儿的少女则是李克用的的长女。除了李嗣源外,三个人都是第次踏足中原,对中土的风光景致,风土人情都显得格外感兴趣。这次三个义子奉了李克用的命令,南下打探黄巢起义军的动向,月儿因为从没出过远门,便瞒着父亲跟了过来,所幸她虽然有些顽皮胡闹,但人还是很机灵的,路上总是有惊无险,没闹出过什么大麻烦。

        李存信走后,三人都下了马,沿着官道慢慢走着。李嗣源看见道旁零星长着几朵野菊花,驻足看了半天,似乎是有感而发,吟了首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处开。”

        “大哥,你在小便么?”李存孝看见他停在路旁,问了句。月儿红着脸瞪了他眼,她看见李嗣源眉头紧蹙,喃喃自语,就问:“大哥,你在说什么?”李嗣源眺望着远处无边的荒野,又大声吟了遍,说:“这是首咏菊的诗,你们猜猜看,是谁写的。”李存孝从小是个没父没母的野孩子,大字不识个,哪里懂什么诗,就随口说:“这诗写的挺好,难不成……难不成是李白写的。”月儿看见他抓耳挠腮的模样,扑哧声笑了出来,揶揄他说:“呸,你这只猴子哪里知道诗写得好不好,再说李白什么时候写过这首诗,我看你是只知道李白这个诗人,随口胡诌的吧?”

        “放屁放屁,我还知道杜甫,白居易,哪里只李白个。”李存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好妹妹,你说是谁写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