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扶持虾夷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0章 扶持虾夷 (1 / 3)
        后世,常有人老生常谈地抱怨中国人缺失信仰,其实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人的信仰一半是“祖宗”,一小半是佛道仙神,一小半是文化传统,这三者彼此以一个奇异的状态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华夏民族的精神支柱。

        好不好,另当别说。

        但张某人却是下决心要改一改这个精神信仰,将道家与新汉学结合在一起,将“祖宗”进化到整个民族,继而以“国家意志凝聚”的形式传承下去。

        事实上,经过这几年的“抑佛扬道”,佛教由于各种原因,在中华大地上已是彻底衰落了下去。不说别的,就以“不事生产,与民争地,贪纳香火”这几项理由,就足以打压到和尚们抬不起头。

        东正道教严格执行新朝廷“官分五亩,个人地产不得超过三十亩”(民间百姓种植三十亩以上的田地需得向当地官署租借)的规矩,并禁止教内弟子经商、入政,与国与商把利益链斩断。当然,信徒不计在内。

        道理很简单,玩宗教的别与商业和政治、军事等挂钩,否则就是与朝廷相争,必然没什么好下场。

        民族意识的建设是**的重要使命之一,这时代的其他国家根本就无有“民族”“国家”这些概念,是以“贵族”为传承单位。彼此间移民、通婚、战争肆无忌惮,贵族今天投奔这个国王,明天向那个国王效忠太正常了。

        不过中华国不同,自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后,民族意识中的国家意识就被唤醒。

        为何后世中国每次四分五裂后都必然统一到一起,而不像欧洲那般即便出现拿破仑等天才也无法统一欧洲。归根结底,就是地区内文化、语言、宗教信仰、规章制度的不融合。

        所以,中华国在灭掉西夏、收复高昌后,明里暗里打击压制当地的***和佛教教派,严禁“西夏语”“突厥语”“藏语”,不断地迁徙其地人口,男人迁到国内,汉人男子迁到当地补充。

        有时候,在民族融合政策上,温和政策并不讨好。只有强制性地迁徙和融合,才能在二三十年的短时间里见效。

        西夏和高唱行省中妻离子散的现象比比皆是,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他们还可以重新娶妻生子,活着最重要。

        由于这两个地区大量男人被转移到中原一带分散开来,朝廷着令各地官署以“村”“乡”

        “镇”“县”的规模,按当地人口比例接纳这些异族人,进行同化。

        而留在甘肃(西夏)、高昌两个行省内的异族女人,一时间寡妇村处处,当汉人男子涌入后,不可阻挡地成为了抢手货。

        你说异族女人有节操?拜托,在土地分配政策下,跟汉人男子结合可是能多分五亩地的,跟吃喝生活比起来,与汉人男子睡在一起也无所谓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