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铁轨建设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3章 铁轨建设 (1 / 2)
        开封到太原府,全程800余宋里,换算成新的科学计量单位,为880华里路。

        这么长的路途,考虑到偷窃、财政负担、铁料用量,人力物力消耗,是不可能全程接轨的。工建总署在进行了详细的路况调查后,只在官道上单独开辟出一条道用于搭建铁轨。

        铁轨采用隔一段修一段的方式,这样一来,工程成本和工期至少缩减了一半,大大减轻了财政负担,把轨道的效用最大化。

        也是同意这个工程计划,眼下国内到处缺劳动力,又不像后世那般机械施工,的确不适合在现有条件下建设一条全通完整的轨道。

        把轨道在路况好的地带分开一段段后,可以修一段就用一段,能尽快地投入到民间使用,回收建设成本,加快商业流通。

        目前使用的铁质轨道是露天的,也不知道能顶多少年,等以后国家经济好一些,再重修官道翻建内嵌式铁轨吧。

        总算下来,从开封府到太原府一共要建设将近九十五段铁轨,每段铁轨短的有三四公里,长的有公里,均是建在商贸繁荣之处或者矿山作坊密集处,修好就能用。

        当然用于铁轨的马车车轮也是有要求的,必须要用市面上最新的运货马车,大体为木制,但车轮为包铁,车轮杠是铁质。

        车轮的设计也应用了新技术,尤其是只有军器监可以生产制作的钢制减震弹簧和钢球,大大提高了马车的使用寿命,虽然成本高了,但马车维护成本降低很多。

        说道钢球和钢制弹簧,不得不感谢夷州岛“百人计划”的三百个秘密研究员,是他们配合夷州国营铁厂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完成了这两个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制造流水线。

        这两个小玩意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很,尤其是小钢球的制作经历了几百次的失败才总结出一套生产方式。尽管小钢球远没有后世那般精密完美,但毕竟是个巨大进步。

        夷州岛科学团队要负责攻关的项目还有很多,在蒸汽机研发项目半死不活的情况下,也只能优先选择研发例如橡胶、黏胶、弹簧、钢珠、车床、化肥针对草木灰的研究、化学火药、火油石油、杂交水稻、食物保鲜和存储等众多基础项目。

        在位于余杭和杭州府之间的皇家科学城建造完成后,这批将近三百人的科研团队将统统搬迁回内陆。夷州国营铁厂和军工船厂,也将搬迁到杭州湾外海跟内陆紧邻的舟山岛。

        这时代岛屿上的人口远不像后世那般密集,所以把原来岛上的百姓迁回来很容易,给他们盖个房子分几块地就乐不思蜀地听话了。

        关于国家命运的军工厂和科研项目是必须要在张某人眼皮子底下的,采用封闭式军队化管理,绝对不可能把其中的科学技术泄到外面去。

        话回正题,工建总署为了有轨马车的项目,动用了将近四千名工夫,其中有两千七百多人是燕云一带的跟**对着干的辽人和俘虏的金人。这批人就别谈什么工资月钱了,一天三顿饭已经是很仁慈了,当牛做马地进行劳教。

        当然,下令工建总署不得“虐待”他们,毕竟国内需要施工建设的地方多着呢,这批人活的越久,才能榨出更多的劳动价值。

        从辽地也同样抓获了许多契丹族女人,其中一批表现不错的就分散到各地去“相亲婚配”,给汉人光棍当媳妇去。其他不肯认罪或有抵抗意图的女子,一律送到前线当营伎,犒劳将士们。

        对于营伎这种机构,张某人本来是反对的,但是军部却强烈要求。因为前线将士们都是正值壮年的大小伙子,让他们一边卖命一边忍受长时间的生理痛苦,想想的确有些不合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