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三四节 进入台湾 (1 / 4)
郑芝龙决战后,庞宁占领了澎湖。/首.发当时船队伤亡很心在台湾遇到抵抗,并没有直接攻入台湾。
南海国的贸易航线,一直以来局限在惠州、广州一带。后来随着走私商人实力的提高,通商范围有所扩大,往东渗透到了漳州、泉州,往西到达了广西、安南北部,但仍是在台湾海峡以南,北部湾以北。控制台湾岛,也并不是很急的事情。
不过最近情况有些变化,随着南海国工商业的发展,人力资源不足的短板暴腾出来:为了得到人力资源,董学普宣布大力鼓励“抓猪仔”—那十几家海商,如今每个月都能骗几百个“猪仔”,就是坑蒙拐骗劳动力过来。
这些“猪仔”多是粤桂二省中部的农民。在白沙港,就是原来的大明朝“白沙水寨”下了奸商的船,会有专门的“移民局”人员把他们赶到大澡堂里——就跟那犹太**似的。在低浓度硫磺水里消毒,洗干净身子,然后登记姓名,家族,技能。
董学普给每个“猪仔”发两套干净海布衣服,然后集中培训一个月,忽悠他们南海国怎么好怎么好好。不过南海国对百姓确实好,也不是忽悠。只要肯卖力干活,哪怕是没有任何技能的猪仔,一个月也能赚八、九钱银子。
培训基地里好吃好喝,每天组织这些猪仔见世面:去看府城排水通畅,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去看不断扩建,繁忙热闹的府城码头。去体验普通百姓顿顿有猪肉,季季有新衣的小日子。去体验下了班就聚在茶听戏、看报的工匠生活。最后一招最狠,组织民营小企业主,给猪仔们讲白手起家的发家史。
培训结束后,猪仔们就获得了自由。“猪仔”们只需要找到一份工作,半年后就能得到下等劳役的身份,成为一个南海国百姓。这些猪仔没一个想逃出岛的。
岂止是不会逃,简直是赶也赶不走了。
但两广地方富庶,好抓的人不多,每个月几百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南海国爆炸性增长地人力需求——光是南面几个州县规划的几十万亩新田开垦,就需要十万农民,再加上工匠,桑农,水手的需求,人力缺口越来越大,人力薪水一路上涨。
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是好事。但南海国发展减速了,却不是好事。现在董学普想招募些武装巡检,维持越来越复杂的城市治安,都轻易招不到人手。毕竟各处都缺人,开的薪水都不低。
直接去大陆掠夺人力不是上策:大明王朝虽然暮气深重。但惹急了他全力一击。小小南海国也不一定能够抵挡。军事和经济上都没法改变人力短缺地现状。越来越重地人口压力。最后还是堆在了庞宁身上——希望能够通过贸易获得人口。或者至少能得到足够地牛马。替代目前琼州府农业里大量沉积地劳动力。
庞宁决定去台湾岛看看。最好能掠夺些人力填充海南岛。另外一方面。如果北上发展牛马贸易。台湾也是重要中转站。毕竟是敌对国身份。南海国船舶不能停靠大陆港口。
崇祯四年六月中旬。庞宁重新集结了破海营。取道嵌山港。去台湾接收郑家地最后据点——东夷岛笨港。也就是后世地台湾岛云林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