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三一节 庞氏信贷 (1 / 3)
了南海银行,赵玉后面迎出来的于南让庞宁吓了一下把这人看了又看,大声喝道,“你不是黄家黄作涛吗!”
黄作涛见庞宁认出他来,赶紧上来行礼。按南海国的法律,他这个“民户”见到王,那是要行跪礼的。庞宁却没把他当外人,把他拎了起来。见黄作涛如今穿得挺讲究,庞宁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睁着眼睛好奇地说,“倒是长高了些。前几年你家是不是出事了?怎么回事?”
黄作涛见庞宁问起,赶紧把事情理了理,说给庞宁听了。庞宁听完啧啧称奇,夸他人生经历倒挺丰富,转口又问他来这里做什么。黄作涛见南王友善,便把来贷银子的事一五一十说了。
赵玉实在是没处筹银子给他,这时也有些不好意思,喃喃地道,“不瞒黄公子,这两千两也不是小数字,如今一时,怕是筹不出来。”
黄作涛不相信南海银行这么大的摊子,会借不出两千两,以为赵玉不肯贷给他,脸上满是灰败神色,强撑着笑脸道,“七公子要用银子处,想必多了,自然有日程安排。倒是我懵懵懂懂地来张口,让七公子为难了。”他没借着银子,心里失望,进屋里和两人说了会闲话,就找个理由要走。
七公子没银子,南王却是大款。庞宁见黄作涛讪讪地要走,笑了笑道,“你这借钱,是拿屋子和田地抵押地?”
黄作涛点头说是。庞宁和李说道,“你去,把他的地契押着,去船上提两千两借给他。”见李答应了,庞宁又和黄作涛说,“这钱借给你,就按二成的年息,你可要好生经营。要是折了本,这宅院和田地便是姓庞了,我可不还你。”
明末借贷不发达,借钱不还的概率挺高的,市面上借钱的年息都是三成往上。现在南海国法律公正,很多成本和风险都被严格的法律抹掉了。没有了有背景的恶霸,也不用往衙门里跑,你就是随便种点油楠,卖到大陆去都能赚钱。各个行当都是欣欣向荣,新开了好多公司。跑海贸地搞实业的都缺钱,四成的年息都不一定借得到银子。
庞宁这话虽然说得难听,其实是帮忙了,黄作涛知道好歹,跪下来行礼,口中称谢不止。庞宁受了他一拜,挥挥手让他赶紧去办事。
赵玉见黄作涛借得了银子,也是大感轻松,正要谢谢庞宁,却见南王不满地把自已一瞥。庞宁见赵玉地银行开得这么不堪,张口骂道,“混小子,你开的什么银行?两千两都借不出来!”
赵玉被庞宁问得说出话来,冠玉般的英俊面庞上满是委屈
其实这也不能怪赵玉,一种信用货币的认可,不是一年两年地功夫能完成的。你要说你上午在饭桌上画张纸出来,下午百姓就欢天喜地拿去当钱用,那也不叫银行了,那叫神笔马良。就是大明朝用几百年积累的信用,发行不足值的铜钱,到了明末也不停贬值,就体现着百姓对大明朝信用的不认可。
南海银行开到今天,一直致力于对那些硬币的信用化工作,竭尽所能。上午客户拿着存款凭证要提钱,或者拿着银子存钱换硬币,赵玉绝不会让他等到下午,从来没出过延误的情况。按史班的交代,赵玉这里是客户存多少银子,就发多少硬币出去,一厘都不曾多发。
如今最大面额的存款凭证,是一百克重地“五十两”硬币。由于官铺和船厂都认这种钱,所以一些海商们图方便,也习惯了这些无法伪造的硬币作支付手段,毕竟谁也不喜欢总扛着几十斤的银子在身上。由于做事的到位,南海银行口碑很好,南海国百姓没把南海硬币看成不停贬值的铜钱,而是看成了等同于银子的硬通货。
现在甚至一些岛外的商号,也知道这种硬币能当钱用,入岛就要换一些来用。能做到这一步,史班提出去那两万两,可以看成是赵玉赚的了,就算永远不还回来,也不会让南海银行倒闭。赵玉又没做过钱庄老板,全靠自己一步步摸索,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让史班很满意了。
见南海国的央行寒碜到这个程度,庞宁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听赵玉解释完,庞宁摇了摇头,耐心教他,“小家伙,到了如今,你增发一些硬币出来,也没事。”
赵玉一个五好的明朝青年,跟着史班这个一是一二是二地愣头青,哪里能理解二十一世纪的那套金融思维,坐在下首连连摇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