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煤山上的歪脖老槐树――大明帝国的覆灭(一 (2 / 3)
练兵的失败,直接导致了皇权失去了军队的拱护。帝国的内部,再也没有一个强大的皇权了。换句话说,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日益畸形的社会扭转过来了。此后,万历皇帝在选择接班人一事上力不从心,甚至不能以自己的愿望,而必须以文官集团的偏好选择接班人。
总之,在一五八五年申时行的一句话后,宦官们妥协了,天子放弃了军权。文官集团在这次事件中的胜利,解除了有明一代几百年来皇权对文官集团的威胁,成为了帝国真正的主人。当万历皇帝驾崩,年轻没有经验的太子登基后,这种情况愈发严重。
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尚处于中青年的太子并没有经验,并不是老谋深算且人多势众之文官的对手。太子本身往往由文官集团扶植上台,或者说是文官集团和皇权斗争的“棋子”,显然无法和文官集团交锋。从此,下一任皇帝的选择,甚至本任皇帝的寿命,都完全由文官集团掌握。
万历皇帝的儿子,泰昌皇帝朱光洛,登基三十天,因服用文官“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红丸”暴亡。文官接下来扶植朱光洛十五岁的儿子朱由校登基,是为天启皇帝。年轻的天启皇帝登基七年,坠舟染疾,服用文官“尚书”霍维华进献的“仙药”暴亡。
一定程度上,帝国六十年后的灭亡,更是这件个事件所带来的结果。无论是李自成张献忠的揭竿而起,还是满清叩关后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在这一次事件之后,都变成了必然。既然皇权没有任何武力保护自己,既然中央御林军都由文官轻易瓦解,地方军镇如何会听命于皇帝?
文官越来越放肆,他们把所有反对他们的人都打为“阉党”,他们动不动就写着几十页几十页的奏折“弹劾天子”,他们在朝廷上撒泼耍赖,他们甚至敢在龙椅前指着皇帝的脸厉声大骂。
这样的局面,在帝国的末期屡见不鲜。而对皇帝发难的个人,则被文官集团捧为英雄,最终将被文官集团重用,位居高位。
天启皇帝服用仙药而亡之后,接下来被文官扶上台的是未成年的朱由检,是为崇祯皇帝。不知道是否是被自幼受到的文官教育蛊惑,朱由检选择了和文官合作。
和天启皇帝苦苦和文官对抗比起来,崇祯皇帝朱由检决定顺势而为,他上台就肃清天启帝遗留的宦官,再不倚重提拔宦官,转而重用被天启打压的文官集团。这种和文官合作的政策,受到文官集团的一片唱颂。文官们大唱赞歌,把朱由检赞为英明神武的中兴之主。
自幼受文官教育长大,尚未成年的朱由检也颇为自得,数次在朝堂上自比三皇五帝。他在一片称颂声中决定做一个开疆拓土的中兴之君,先后任命文官集团“东林党”袁崇焕、孙承宗为督师处理满洲边患,以全国税收和全部内库银为依托,开出了有明一代最高的军饷和最大的督师自主权。
他得到的结果,是破天荒地被满洲女真攻入京畿(北京附近)。一次,又一次。
崇祯初年,帝国东北的形势本来并不危急。人丁不过几十万的满洲女真是在万历末年,在大明都督李成梁扶植下发展起来的。李成梁在很多史学家的研究中,被认为是满洲人。他死去后,女真人失去了友好的外部环境,在天启末年几乎快山穷水尽。大片大片地饿死,是女真人在天启年不得不面临的威胁。
但帝国的局势总是不断改变,女真人很快就等到了机会。崇祯初年,在东林党那些“爱国”文官督师的手上,女真人不但摆脱了饥饿和贫穷,而且不断做大。两任督师号称花费几百万两银子的防御像是摆设,本应重兵防御长城不堪一击,女真人长驱直入。
一次次的京畿掠夺,几万轻骑不结队列放蹄奔驰于大明国京师附近千里,抢夺人口财物粮食,如入无人之境。一次次轻而易举的胜利不仅让他们恢复了元气,更激发了他们席卷汉人天下的雄心。崇祯十七年,兵强马壮的满洲贝勒多尔衮入京,然后席卷而下。扬州,嘉定,四川,广州,一次次的屠刀被举起,然后就是留发不留头。
人丁几十万的女真人,在汉人的土地上,把一万万的汉人变成了奴才。这样以少胜多的征服,足以让人类历史上其他自诩伟大的征服者汗颜。
要知道,仅仅在几十年前,建州女真还停留在渔猎穴居的时代,近乎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这样的飞速崛起,诚实要让世界上其他自诩幸运的征服者羞愧。
清军兵临南京之日,大明朝文官魁首,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在城内富丽的院子里张皇失措,进退两难。艳名满江南的小妾柳如是对自己夫君这种女儿姿态,颇有不屑之意,她劝钱谦益投井殉国,以不负钱谦益平日里那满口仁义道德,忠君事国之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