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 (2 / 3)
        在青州授田进行得轰轰烈烈的时候,青州牧府的一道政令,让青州百姓再度骚动起来:自今年起,凡青州在籍丁口,民年十四岁下者,免征口赋钱。以后照此惯例。

        十四岁以下者,每人每年口赋钱也不过是二十个五铢钱而已,虽然先帝在世时,经常摊派加征,还破开荒的从一岁婴儿开始征收。但这dian钱,比起沉重的田赋、算赋,还是很少的。不过百姓们依然激动了、沸腾了。

        为何?

        因为自古以来,向皇帝缴皇粮国税,乃是百姓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义务。天除了大灾之年,向来只有加赋税的,哪有减免的?

        这次刘青州竟然颁布此令,按照这布告中的意思,不止免征这一年,以后都这样?这么来,只要刘君侯镇守青州一日,青州十四岁以下孩童便永不收口赋钱?这钱不多,但积少成多,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却是非常积极的。能省一个钱就是一个钱,谁也不会嫌自己家里钱多不是。

        有史书曾记载汉末口赋的混乱:“汉末产一岁则出口钱,民多不举产。”这拿刘备与朝廷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朝廷就是赈灾,范围也往往没这么大,持续时间也没有这么久远。有些胆大包天的家伙,闲极无聊时与酒肉朋友相谈,便口无遮拦的道,若是刘青州做了天便好了。

        这无心之语一出,竟然也有许多人纷纷附和。这却不是刘备和他的属官们能预料得到的了。

        授田令与免赋令在青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拥护。而刘备却是在书房中静静思考。纵观历史的走向,彻底废除人头税,才是历史最终的选择。但在这个农经济为主体,而商品经济非常不发达、农业也非常落后的年代,人头税可以是国家财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自己若真打算这样做,以后的大汉帝国是否能够撑得住?自己又怎样来寻找新的税源来弥补财政的空白?

        现在拿口赋来做试验,也是因为如今吏治败坏,政治混乱。根本资料分析,青州的口赋基本上政府也收不全,就算是收了,天也是一个五铢钱也得不到,反而是最底层那些里正,乡魁们贪墨的多。既然如此,素性就减免了。反正这dian钱自己还负担得起,拿这dian钱,既为以后税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又博得了民心,也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只是却不知道,天下诸侯知道了,如何反应?会不会对自己咬牙切齿?想到这里,刘备轻轻微笑了起来。

        不出刘备所料。刘备自己派遣细作探听诸侯消息的时候,青州地面上,各处诸侯的密探也是到处都是。于是刘备的两大政令第一时间被传回各州。

        授田还好,诸侯还勉强能接受,有一二个有眼光的,还打算照葫芦画瓢。反正逃亡的大户不要太多,荒地到处都是,荒着也是荒着,分给待到免赋令一出,诸侯就傻眼了。

        中原乱成一锅粥。像刘表、袁术、陶谦、刘虞、韩馥、曹操这些家伙,或为自保,或为争斗。一个个都在磨拳擦掌,厉兵秣马。养一支军队,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当初世祖光武皇帝都养不起太多兵马,于是下诏免除天下郡国兵。以减轻国家财政的压力。更何况诸侯们。

        打造兵器、甲胄;买骡马牲口,准备粮草军饷……到处都要用钱。没钱怎么办?加征呗。找谁征?只能是百姓。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多数是地主官僚集团出身,或者是得到了本地官绅地主的大力支持。所以不太可能会去损害自己所代表的一方利益。于是便只能牺牲百姓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