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洛阳灭蝗(二) (1 / 3)
熹平六年夏五月,天下大旱,蝗虐为患。
这日廷议,有议郎上奏天,天下旱蝗,上天震怒,请天赦党人、诛阉宦,勤政宽刑。
又有谏议大夫上奏天,今年天下收成要减半,让天怜恤民,免天下田租。
又有侍中上奏,言天有异象,请罢三公,以消天帝之怒……
吵来吵去的,就没一个如何去主动灭蝗。
卢植与蔡邕等对视一眼,出列拜道:“陛下,臣前番有奏本上,蝗虫产于泥中,请陛下下诏,令天下郡县遣发民夫以灭蝗。”
卢植此言一出,朝议纷纷。天一听,闭着的双眼又睁开了,上朝是个艰难活,要早起,要面对大臣各种吵,他真受不了。如今只有卢植不针对他这个天要如何如何,便不禁提起一丝兴趣,对左右道:“取卢议郎奏本来!”
皇帝把卢植的奏章一看,心中就笑了,哟,卢议郎倒是举贤不避亲,这是弟刘备格物所发现。嗯,这个刘备,看来还是有治才的,上次没见着,这次要不要见见?
坐在这位置上十年了,再笨的人也知道哪些主意是好哪些主意是坏,更何况他刘宏又不笨便把奏章传下去,让大臣们一个个传看,然后议议,除蝗此事可行不可行。
这些个朝臣,一个个的清贵之躯,哪里听过蝗虫是从泥土中出来的呀。蝗虫有翅,武帝时,蝗虫居然从东方飞到了敦煌。这么能飞,怎么可能是产自泥土?
这个时代,发生了蝗灾,从上到下,就压根没想过人力捕杀蝗虫,上面是罢高官,修德政。下面的普通百姓就是去拜各种神庙,去祈祷。王充这么个无神论者,也在《论衡》中虫食谷者,部吏所致。就连蔡邕也曾过,蝗者,在上贪苛之所致也。可见此时官员普遍的看法就是蝗灾是贪官污吏、政治不清明所造成的。这次卢植还是好不容易服的蔡邕等人一起上奏。
众人看了,一个个的摇头表示难以置信,不过奏本中这个刘备言之凿凿的,到城外掘土一观便知端的,只怕是确有此事了。再考虑到刘备不是无名之辈,卢植也不是冒失之人。心中天平却是渐渐偏向于刘备了。
还在议论的时候,洛阳令周忠出列拜道:“陛下,臣君吉曾遇刘备,与之论蝗,后臣与友出洛阳城,于郊外沟渠掘土观之,证实刘备之所言非虚。臣恳请陛下颁旨,臣愿以洛阳一县以试刘备灭蝗之策!”
原来周晖周君吉乃洛阳令周忠之。周君吉回家把刘备之事向周忠一,周忠表面虽然不动声色,心底却是牢牢记住了。他也为洛阳周围蝗灾头痛得不得了,今天见有了机会,哪里还不插上一脚。于是立马上奏皇帝,要在洛阳用刘备之策捕蝗了。
洛阳令可不是一般的县令,向来享受特殊的政治待遇,因为他是京城县令,有朝请的资格,不但管理京师,还要参与朝议,重大礼仪活动和政治斗争都少不了洛阳令的身影。但洛阳令也难做。在维护朝廷的**威权和权宦豪强的特权之间如何取得平衡,非常考验主官的政治智慧和手腕。洛阳令在打击犯罪活动方面格外严苛,哪怕你是三公九卿犯事了也会将你绳之以法。光武帝时就有个强项令董宣,较起真来皇帝拿他也没法,美名因此流传到后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