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民为社稷之大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民为社稷之大 (1 / 5)
        那一摞隐藏在竹简夹缝中的蔡侯纸,其实才是庞生最重要的文件。

        东汉末年是个很奇怪的时代,除了短短不到百年内出现的英雄豪杰,脍炙人口的经典桥段,乃至三家归晋的戏剧性;还有一个,就是短暂出现的百家复兴。

        或许许多人都不知道,在光和元年,也就是去年,洛阳城出现了一个名叫鸿都门学的学府,用现代化的语言来说,这个鸿都门学就是东汉年间的文艺高等专科学校,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科学校,一时与太学呈龙凤之争。

        而这个鸿都门学出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异端思想蜂起,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场面短暂出现,其中尤以道家最为兴盛,这便是为什么张角的太平道会在短短几年内遍布全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甚至有可能,张角都在鸿都门学里学习过,还拿过国家奖学金,不然怎么会那么轻易的与国家机关的上层人有交集?

        而在这短暂的几年里,文学艺术大放光彩,甚至一度影响到魏晋时期;汉末建安七子、曹氏三祖,乃至魏晋更多书法家、画家、辞赋大家的崛起,都与之密不可分。

        虽然说,鸿都门学创立的初衷,是汉灵帝好大喜功,喜欢辞赋、书画的缘故,而且鸿都门学出来的士子都位及高官,进一步导致汉廷无能人可用的情况。可是往大了看,鸿都门学改变了儒家至上的理念,让更多的士子可以选择儒家之外的路可走,甚至可以说,这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而正是因为鸿都门学的出现,庞生才敢拿出这些应当被叫做“异端”的发明。

        筒车和水磨等农具的图纸。

        筒车也叫水车,是现在常见的汲水工具。其实在西汉时期,古人就做出了翻车,但是翻车是属于人力推动,虽然灌溉方便,但是耗费的人力不小,汲水量也极其有限。

        因此在隋唐时期,筒车出现了,也就是现在的水车,完全靠水利运转,方便快捷,在绝大部分地区取代了翻车,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农具。

        庞生手里面的图纸,自然是后世筒车最为先进的图谱,不过根据时代的不同,庞生还会做出很多的变动。

        至于水磨,磨面粉倒是有一套,问题是在南方,谁吃小麦?所以说这玩意儿只是暂时画了出来,还尚无用武之地。

        相比起水磨,或许里面的脚踏脱粒机还要更符合现在局势。古法去壳容易造成粮食浪费、去壳不完善,荆襄不似中原,将来饥荒横行的时候,这里会靠着天然优势扛下来,所以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