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四十九章 报仇不嫌太早 (1 / 3)
虽然昭原绞尽脑汁地复制出了现代的军校制度和军队管理体制,想方设法地将这支新兵队伍建设得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但现在的“静陵军校”毕竟是个鱼龙混杂,稂莠不齐的大熔炉,怎么都不可能建设成“伏龙芝”,“西点”那样专门培养军事人才的现代军校,但即便如此,容括十万余人的静陵军校仍是大大提高了将士的军事素质,尤其是其中些专业化,领域化的特设机构,更是明显地提高对司职人员的要求。
也许眼看去,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弊端,反倒而是推动着军队建设的改革和纵深发展,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制度的革故鼎新更是把双刃剑,用的好就是“开辟出片欣欣景象”,用的不好,就是在社会矛盾上打开了个宣泄口,催社稷大厦于将倾。
昭原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通过天的细致体验和走访,他却对自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他明显感觉到,军中原本就极为突出的等级对立和灾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冲突竟是在新制度的推动下日渐变得更为尖锐了起来,就像是原本潜藏在深水中的千尺冰山陡然从水中显现出了它的巨大身姿,令人不由生出种凛然和突兀之感。
昭原自己也没有想到,用后世制度来刺激现今时代军事进程的做法竟然与此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根基产生了这般始料未及的误差和碰撞,推行下去的系列有效创新非但没能打破九品选官制度造成的士族独尊,世家霸权的局面,反倒是刺激了国内豪门权贵将他们的势力,甚至是后代子嗣安插进了这支新生之军,未来的国之砥柱。
“看来,我还是小瞧了封建王朝的时代局限性啊!之前的做法的确没有考虑周全……”身深绿军装的昭原压了压帽檐,暗自思忖着,“古代的教育资源如此不均,平民百姓中读书识字之人不足百,韬略谋划者更是万中难求,就算是趁此机会培养出两个来,也必然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像参谋部,情报部这样着重于文韬武略的机关部门自然难有几个寒门子弟能脱颖而出,而从小养尊处优,但至少略通些词句的贵族却能很快跻身进去,就算不通过什么门门道道,也肯定比普通百姓多了不少优势。”
其实,昭原早该想到,对于现今这种十国割据,朝不保夕的长久乱世,大多数的士族豪门必然都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并不会像前世西晋的世家大族那般,奢靡yin乱,纸醉金迷,对子嗣后代也大多要求严苛,家法森严,虽不至于满门乌纱,列座诸侯,但纨绔子弟,酒囊饭袋还是占少数的。
就像那五百多年里始终“威福”,权倾昭国的三大家族,他们的掌舵人必然是经过层层筛选,优胜劣汰出来的,不说都是野心勃勃,不甘人后之辈,但怎么都不可能腹中草莽,随便挑人出来,都会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实力为尊,弱肉强食”的道理,这些长盛不衰,根深蒂固的老牌家族们比谁都要清楚。
昭原边思考着,边跟着前面的随从绕过了些营房和场地。不久后,前边的两名士兵突然停下了脚步,昭原也是顿住了步伐,若有所感地抬起头来,静陵军校的宣传部已然出现在了眼前。
这是间占地面积不大的复式瓦房,朴素简约,外观甚新,看上去并不怎么显眼,不大不小的青石拱门横亘在前。
“将军,这就是宣传部了。”领路的随行士兵转身看向昭原,背脊挺得笔直,声音粗犷而嘹亮。
昭原点点头,没有说些什么,只是沉默地抿着嘴唇,看着眼前的拱门,从来都显得宽厚温煦的星眸里却是陡然闪过了丝寒意幽幽的精芒,“既然事态已经脱离了我的控制,那么这次,即便有可能和些豪门大姓撕破脸皮,朕也必须得尽快解决了这个隐患!”
“你们回去复命吧!我自己进去看看便是。”昭原看了眼身前的两名士兵,神色平淡地摆手道。
两士兵微微愣,旋即对视了眼,朝昭原恭敬地拱了拱手,缓步抽身退去了。
昭原仍是眯着星眸,随手抚了抚硬挺的衣领,慢慢走进了宣传部的大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