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墙里清寂墙外闹 (5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墙里清寂墙外闹 (5 / 5)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当真是忧国忧民之至啊!”个须发皆白的老儒生眼中含泪地看着身前的几个学生,声音颤抖地问道,“此诗果真是皇上在莱芜所做?”

        名学生鞠了躬,声音坚定地回答道:“老师,这首诗是莱芜城的于光煜交给学生的!听他说,当时皇上夜居灾民营地,见茅屋破败,灾民受风雨之患,心中深感悲痛,故而才有感而发,随口念出此诗的!”

        老人闻言,不禁长叹声,“陛下大才啊!单此诗,便可看出陛下冀望造福百姓,提拔我们这些寒门学士的决心啊!你们看这首诗,诗中以灾民老人为视角,将此次洪灾喻为肃杀的严秋,以恶吏贪官为南村群童,写尽了民生疾苦,也写出了我们寒门子弟的无奈和悲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昭国有帝王如此,何愁国家不兴,百姓不富,人才不举啊!”

        那几名学生也是脸激动地反复咀嚼着诗中深意,原本被挫折困难压得有些黯淡无光的眼眸也逐渐泛起了丝希望的光亮···

        类似这样的情景也在其他寒士之间重复不断地发生着,“紫薇帝王星辰现,天下民心归昭原”的呼声愈演愈烈,三城的太守府前,无数的寒门学士和灾民齐跪于此,高举着“恳请皇上巡游”的请愿书,每日每夜地呼喊着!

        而官府中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是好,原本,像这样的民众游行,他们是应该镇压或是抓捕的,但令人为难的是,众人这个请愿行动压根就不算是反对朝廷和官府,相反,却是在宣扬皇帝的圣德仁心!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官府应该是大力扶持和提倡才对啊!

        而且,“请帝巡游”这种事,自古以来就是则美谈,毕竟,能得到民众崇敬的君王,自齐朝以来,便只有四五位而已,所以,如果昭原能顺应民心,巡游京畿,可以说,他的美名将会流芳百世,成为后世君主中的典范啊!

        而皇帝向都是重视名声的,他们这些地方行政机构又怎么敢“背道而驰”呢?

        这个时候,莱芜城里,为始俑者的于光煜却是有些失神地看着官府门前请愿的数千人,心里不由感叹道,“皇上说的果然没错,舆论,向来是改变国家风向的关键力量···”

        ······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