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任尔东西南北风(下) (2 / 3) 
        一个的衙役就敢如此肆意妄为,藐视朝廷法度,实在可恶,但量其位卑人轻,没有背后乘凉的大树,断不会有如此胆大妄为之行径。
        诸公请想,这便是我大燕太祖太宗皇帝想要建立的燕国吗?这便是无数人用死换来的安康燕国吗?
        常言道,慈母手中线,游身上衣。可秋家兄妹的母亲却是慈母手中刀,剜尽儿郎肉。普天之下,哪有母亲会把儿女推上黄泉路?
        我大燕穷得久了,打仗多了,人心也硬了不少,柳舍人适才所人心所向,无往不胜,不无道理,可如此的人心是祸患,不会影响他国,只会削弱我国。君不见扬州之乱,吴阳之乱和嘉州造反,声势浩大,踊跃参加者数不胜数。
        他们都曾是良人,都曾是谨守法度的老百姓,但如今活不下去了,往哪儿走都是一死,于是索性打起朝廷来了——他们原本有很好的生活,不必走上这条死路的,是有些人将他们推上了绝路,不得已落草为寇啊。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艾洄以为,治国治民,在乎引人向善,使人不鲁钝愚昧,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这样一来天下大事,再去不断适应人心,就能保住人心,才能所向披靡,才能保住我大燕的江山。
        变法强国,刻不容缓。”
        门下侍中沈泉烨也站起身来,道:“沈某听了几位的看法,也有些道理想。沈某是济阳人,有人推荐,才得以进入仕途。沈某是从地方来的,对艾郎所的情况比较熟悉。如今我大燕确实存在徇私枉法,害民伤民之举,民无诉求之路,好人遭遇杀戮。
        这皆是因为我大燕没有楚国和南平一样的选材之路,光靠举荐,何以能让天下贤士汇聚庙堂之上?科举取材,是杜绝恶人为官的一个好办法,为官者身正则事正,有德才会有心,有心才会爱人,百姓才会信服,才不会有太多冤案错案,才不会让百姓因为一个案就对朝廷失心失信。
        沈某认为,科举取材,应该为新政首要之事,勿让贤能流落异国他乡。”
        祁然道:“侍中所言在理,但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眨眼间就能完成的,再者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一步一个事情,阵脚才不会乱。”
        沈泉烨得激动,完全忘了利害,听到祁然提醒,立马明白,又道:“可行与不可行,还得诸公议论商定,陛下裁决。”
        “祁相公、艾尚书和沈侍中,皆为国操心,我等不敢猜疑三位之心。但老朽有一言,还得让三位与我解释一番。”话的是即将卸任的司农卿张劼,他的封号是宁亲侯,是世袭的贵家,开国的功臣之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