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品茗论剑 (2 / 4)
何梦娇又问道:“那个王姓的将军,如果梦娇没有猜错的话,应该与王爷爷有些渊源吧?”
王进答道:“何姑娘一猜就是了,这位王姓将军便是我的高祖父,他曾是宫廷的卫士,隶属右武卫大将军麾下。后来,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后,我高祖父曾护卫玄宗、肃宗父子撤离长安,后来安史叛乱平定后,因为军功一直在代宗朝中任金吾中郎将一职。”
徐至不解地问道:“王爷爷,您的高祖一直在朝为官,怎么会被朝廷派遣到这偏远的汝州的呢?”
王进又让安敬思给三人烹了一壶茶,继续说道:“直到大历二年,宫廷中来了一位李十二娘,我高祖见这位李十二娘不但长得非常漂亮,而且善于击剑跳舞,觉得她的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就偷偷问她:是向谁学习的?李十二娘回答说:她是公孙大娘的弟子。”
徐至听了非常惊讶,问道:“公孙大娘?是否就是一百多年前,江湖剑术第一的佾舞派帮主公孙兰?”
王进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高祖听了也是十分惊讶,他曾亲眼见过公孙大娘跳《剑气》和《浑脱》舞,剑法流畅飘逸,剑光璀璨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不愧为天下第一,上到皇宫内外,下到,懂的此剑此舞的,在当时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
王进见徐至三人听了都很惊讶,笑道:“据我高祖的朋友,时任左拾遗的杜甫杜子美回忆说,当时的吴州人张旭,他擅长书写草书字帖,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跳一种《西河剑器》舞,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豪放激扬,放荡不羁,成为了一代著名的“草圣”,由此可知公孙大娘舞技剑术之高超。”
何梦娇对这个公孙大娘很是向往,幽幽地说道:“这位公孙前辈一定是位神仙般的人物,她能将剑术和舞技糅杂在一起,真是一位武学奇人!”
徐至也叹道:“何姑娘说的不错,这位前辈弟子的剑术尚且如此精湛,更不用说她的师父了!王爷爷,不知道这位李十二娘后来怎样了?”
王进继续讲述道:“后来有一天晚上,我高祖正好宿卫宫廷,见一黑影擅入皇上的御书房,我高祖见那背影似乎是一女子,就指挥侍卫紧随其后,在那人翻看图书记录之时,将她拦住,两人交手许久,我高祖认出此人正是入宫不久的李十二娘,并为她开脱说,该女子进宫不久,一时迷路了,走错了宫廷。事后李十二娘见我高祖十分仗义,对他的相助也是万分感激,并主动向他说起她为什么要入宫,为什么要偷看宫廷图书实录的原因。”
原来公孙大娘在游历河北诸州时,见当地民间传言:当年安禄山受明皇厚恩,本不愿反叛,直到有一名书生将一本宫廷奇书献上,安禄山本是胡人,毫无恩义,见书上载有自己的赫赫事迹,不免心动,又加上那书生口舌如簧,就有了后来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平息后,这本宫廷奇书就从此销声匿迹了,后又有传言,奇书不久将降临龙兴之地太原,三代之后,德宗皇帝有避让之灾,得奇书者得天下。
河北的那些藩镇本是安史旧部,虽然被朝廷招安,但初心不改,仍然对朝廷虎视眈眈,个个暗地里招兵买马,准备挟持了代州的文人谋士,准备东山再起,袭取了太原,再入关,占了长安,应了奇书预言。
眼看一场血光之灾又要降临到天下百姓身上,公孙大娘实在不愿看到天下百姓再遭蹂躏,决定亲赴太原,查访奇书下落,另一方面让弟子李十二娘进宫,暗访奇书是否如传言那样已经失窃。
后来李十二娘借着向宫廷献艺之际,明察暗访了太史局,司天监,御书房等文献古籍,发现这本宫廷奇书名叫《**》,本是太宗朝秘书监李淳风所著,天下大事用一图一颂一谶所揭示,寓意十分隐晦,只有结合太宗与李淳风显庆楼的对话实录,才能清晰破解这天下的第一奇书,所以两者得一,**和安禄山都不能成功。可惜《**》失窃于天后朝,宫廷实录失窃于玄宗朝,如今两者都不知所踪。
王进继续说道:“李十二娘推测,《**》丢失与天后朝**叛乱有关,极有可能失落于润州。而宫廷实录失窃与安禄山叛军有关,极有可能失落于太原。我高祖见这位李十二娘实言相告,不仅对她的武艺欣赏有加,对她为国为民的侠情也是大为钦佩。从此以后我高祖和这位李十二娘,经常往来,相互讨教一些剑术,渐渐地两人产生了爱慕之情,只是两人身份悬殊,再加上宫廷内守卫森严,两人只好将相思之苦深深埋在心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