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再起硝烟 (2 / 3)
就这样,截止到十月中旬,美英盟军夺取法国首都巴黎之后,德军在西线战场的主要兵力,仍旧只有人员装备不满编的六十个师,至于说其中的装甲师,则只有少得可怜的五个,且每个装甲师拥有坦克数量不超过二百辆。
不过即便如此,随着莫德尔元帅奉命西调,在他的有效指挥下,德军仍旧在易北河沿岸,建立起了牢固的防线,随即强有力的阻拦住了美英盟军的东进。自十月中旬到该月末,长达半个月的时间内,德军同美英盟军在易北河一线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尽管美英盟军占据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而且还牢牢地把握着制空权,但是他们的战场推进,却是一无所获。不仅如此,他们甚至在德军两次突如其来的反突击作战中,被打的狼狈后撤,一度丢失了易北河西岸战略要地施腾达尔。
面对这一被动的局面,盟军指挥官们颇为无奈,只能坐看着自己的盟友,同时也是对手的苏俄人,一步步的向柏林持续推进。
与美英盟军的情况不同。尽管苏军在前线推进的道路上,面对着德军残余主力部队地抵抗。但是在数年的对德战争中,无论是苏军中地指挥官。还是普通的士兵,都已经受到了绝对地磨练,他们清楚的知道如何同德国人作战,如何在有效消灭敌人的同时,保存自己的实力。与此同时,随着他们在战场上的推进,德占区的各国左翼政党。也相继发起了旨在配合苏军攻势的起义、游击战。从十月初开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波兰等国,先后爆发了大规模地反**武装起义。他们破坏德军的后勤运输线、兵站、飞机场;暗杀德军指挥官;甚至集中兵力进攻德军防线后翼防线,在匈牙利,以匈共、匈牙利民族农民党左翼为首的民族独立统一战线,甚至一度组织游击队。破坏了布达佩斯外围的全部铁路运输线。
各方面的原因集合起来,从而使得苏军在正面战场的推进相当顺利。
十月中旬,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白**第一方面军为主力地苏军进攻兵团。在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右翼配合、白**第二方面军左翼配合下,以十六个诸兵种合成兵团、四个坦克集团军、两个空军集团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对波兰境内维斯瓦、奥德河一线的德军重点防御地带发起猛攻。
按照苏军最高统帅部地战役制定计划,这一战役的最终目的以及根本企图,就是为了粉碎德军A集团军群并前出奥德河,从而为向柏林实施决定性突击创造条件。在战役的安排上,苏军进攻部队的企图是,先以维斯瓦河左岸地区的马格努谢夫、普瓦维、桑多梅日三个登陆场为出发点,分别向波兹南方向、罗兹方向以及波兰北部方向实施纵深的迂回突击,以撕裂德军的防线。当这一步战役企图实现之后,苏军各个方向的进攻部队,将会向西发动快速突击,以击溃德军企图前来增援的后备部队,同时,三个突击方向于西里西亚工业区西部地域会合,从而对该地区的德军防御部队实现合围。
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在战役发起之初就已经基本决定了最终胜负的战役。为了赢得这场战役,苏军战前空前扩充了乌克兰方面军以及白**方面军的实力,参与这场战役的四个方面军,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苏军方面军,而是一个大规模的战略集团。四个方面军,共掌握兵力二百二十余万,火炮、迫击炮近三万四千门,坦克、自行火炮七千余辆,作战飞机五千余架。而在如此庞大的军力对面,则是看上去渺小很多的德军A集团军群。在战役发起之初,德军A集团军群仅有兵力五十余万,火炮、迫击炮不及五千门,坦克、自行火炮一千二百余辆,作战飞机则仅有六百余架。
这样的兵力对比,俨然就是大人与小孩作战的趋势,更何况此时的德军部队,还是一个出遭败绩、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疲敝之师。由于罗马尼亚的丢失,德军失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石油来源地,因此,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德军装甲部队的油料陷入了严重不足的困境之中,各国游击队等抵抗组织对其后翼运输补给线的袭扰,更是雪上加霜。如今时近初冬,在前线作战的大部分德军士兵,竟然还没有换上御寒的冬装,至于说弹药、武器的补给,则同样是匮乏无比。
就在这种情况下,旨在夺取波兰,打通前往柏林通道的战役,打响了。
从战役之初开始,苏军的战场推进就相当顺利,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苏军三个方向上的进攻,就基本达成了第一步作战目的,德军维斯瓦河、奥德河防线全面崩溃。苏军向柏林方向挺进了近一百五十公里,整个波兰东部地区全面光复。
十月中旬,波兰首都华沙解放,左翼地波兰临时政府随即成立,并组建了总兵力达二十余万的六个集团军,参与苏军的随后作战。
十月下旬,波兰战役的第二阶段战斗拉开帷幕,苏军以四个坦克集团军部队为先导,向西里西亚工业区实施快速的迂回包抄,以达成合围该地域德军部队的目的。
在遭遇了连续的战场打击之后。德军大本营的指挥已经完全失控,各方面的指挥官已经丧失了基本地判断力。从而导致了整个战场指挥的混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