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总攻(2)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总攻(2) (2 / 3)
        “十一时五十五分。俄国人的第一场空袭结束,他们地战机沿来路撤离战场,随后,在十二时零五分,第二场空袭展开。在这一场持续了将近三十分的空袭中,我们的高炮阵地遭遇到了直接的打击,在无数的**肆虐下,高炮阵地很快被摧垮。及至空袭结束,我们的整个高炮联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七十九门防空高炮仅余四门还可投入战斗。至于炮手……十不存一。”

        “下午一时十五分,最后一场灾难性的空袭终于到来。尽管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在这一刻,我们才真正感受到这期间的恐怖……上百架各式战机在我们的上空肆虐,肆无忌惮地攻击一切可以攻击的地面目标,油库、塔台、机库、兵营等等,全部都被摧毁。四处逃散地地勤人员,被俄国人的俯冲轰炸机和攻击机遍地追杀,即便是我们地防空洞。同样也遭到了打击,大量的**被投掷到洞口,熊熊燃起的大火,无情的吞噬着掩藏在洞内的士兵生命,即便他们能够逃过大火,也无法逃过那恐怖的窒息。”

        严密的时间计算;无所不到地战场考虑;有步骤、有计划的分批次进攻。毫无疑问,这是世界空战史上难能可贵的一场突然袭击。经过这场突然袭击,日本关东军五大军事基地被完全摧毁。战机损失高达七百二十余架,高炮损失四百余门,兵力损失三千余人。无论从哪方面看,这场战斗对日本关东军,乃至整个日本来说,都是一场代价惨重的战斗,也许战机的损失抑或是高炮的损失都可以通过国内生产弥补回来,但是那些在这场空袭中丧生地富有经验的飞行员,却是日本短期内所无法弥补的。尤为重要地是,通过这一场突袭,日本关东军彻底失去了在未来四个月时间内的空中防御反击能力,他们地面部队,不得不在战斗的同时遭受苏军来自空中的肆无忌惮的攻击。

        自十月份起,随着日本关东军空中力量的彻底摧垮,中国抗日正面战场上,出现了一丝令国人感到欣喜的转变,中国**的空军力量,首先在实力上胜过了日军。自此而后,绘有白日徽标的战机开始从重庆、云南等地的机场频频升空,对武汉、南京、长沙等日军重兵屯集的要地实施战略轰炸。

        正如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所说的那样:“这是一场成功的、肯定会被载入战争史册,从而供后世军人研究的典范性战役,但是很可惜,在这个典范中,我们帝国的军人成为了反面教材。”

        十月二十二日,日本关东军麾下少佐以上二百四十余名切腹自尽,他们都是隶属与各个航空队的。

        与此同时,同样是通过这一场空袭,一名苏联空军中将的名字,开始为世人所熟知,而这名将领就是雅科夫列维奇。作为对日第一场空战的直接指挥官、战役战术的最高决策者,雅科夫列维奇**二十三日接受了来自苏联最高统帅部的贺电,随后,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战役总指挥楚思南,亲自向他颁发了一枚一级卫国勋章,同时,擢升其军衔为中将。

        当然,所谓有赏就有罚,在雅科夫列维奇大受嘉奖的时候,苏军的另两位将军却受到了楚思南的严厉斥责,而这两个倒霉蛋,就是负责四线攻势的克雷洛夫、罗米佐夫。

        就在海军、空军的攻势发动的同时,按照之前的安排,苏军地面部队在四个方向上的进攻也同时发起了。

        在额尔古纳河一线,古谢夫所指挥的两个装甲师三个步兵师东出博尔贾,强渡额尔古纳河,仅仅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便突破了日军防线,并彻底歼灭了日本关东军三个国境守备联队。随即,兵分三路,一路东取牙克石,一路向东南挺进,意图进取齐齐哈尔,最后一路沿松花江南下,从侧翼对前阻的日本关东军第五军第122师团、第134师团实施包抄。

        在古谢夫兵团的迅猛打击下,日本关东军第三军、第五军根本来不及组织防线,便一而再,再二三的被击溃。古谢夫的战术策略非常毒辣。他地中路部队持续不断的对日军临时组织起来的抵抗阵线实施突击,与此同时,负责包抄的一路部队,则紧锣密鼓的向敌人后方策应迂回。在这种情况下,日军的正面部队要嘛一触即溃,狼狈不堪的朝后方撤退,要嘛就将面临着被苏军合围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关东军两大精锐师团被打的狼狈不堪、连连撤退,仅仅是一天时间,苏军便将战线向前推进了二百余公里。并彻底攻占了日军国境警备部队的一大补给站 ̄ ̄牙克石。

        在第一天地战斗中,日本关东军仅仅在牙克石方向便损失兵力四万七千余人。其中的第五军第139师团全军覆没,共计一万五千名士兵成为了苏军地俘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