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人地 (1 / 2)
老者见问,顿时唏嘘不已,伤心地留下了眼泪。片刻之后。他才恍然意识到失态了,遂抹了抹眼角的泪痕,轻叹一声道“让主公见笑了。老汉只是想到自身的遭遇,偶有感伤罢了。要说土地兼并,不光是青州,听说各郡国都是一样。
老汉等人还算幸运,及时逃离,在岛上尚能吃上饱饭。那些不忍离乡的,成为佃农后,却不能立刻注销田产,改变户籍,田产没了还要承担税负,不得不继续借债,最后全家沦落为奴隶。”
秦汉闻言,摇了摇头。都说世家人物风流、豪杰辈出,史上不少历史名人、文臣将相都出自世家。但可曾有人想过风光背后,是无数底层民众的血泪和骸骨。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杨慎所作的《临江仙》词中云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文人对历史人物的臧否可以付诸笑谈中,但在这些历史人物搅动的风云中逝去的生命,又如何能够笑谈?
想到这里,秦汉心中感到莫名的凄凉。鲜活的生命,在一场场掠夺的盛宴中如花般零落,没有香如故。只有被历史泥沙掩盖的沉默和冷落。
这不由得让他想起西晋这个朝代在历史上的地位。
西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朝代,存在感很弱,根本无法与秦朝和隋朝相提并论,原因之一大概是秦朝之后有汉朝,隋朝之后有唐朝。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都是中华文明和国力强盛的朝代,而晋朝之后有什么,五胡之乱,北方十六国,汉人成为“两足羊”的屈辱朝代。
哪怕司马懿在三国时代圈了无数粉,无论真爱粉还是黑粉,都没能让后世人对他的子孙建立的晋朝投以更多的目光。除了“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不时被人拉出来鞭尸外,其他历史事件犹如黑洞。
是啊,后世的教育,多在于弘扬历史的荣耀和功绩,至于历史的伤疤和痛苦,哪怕是考试都很少会出题。这充分体现了吸引眼球的永远是好事,坏事人人都避之不及。
这就造成了历史越冷僻,大众越不爱看,大众越不爱看,这段历史就越没有人去提,最后成为民众认知的黑洞。
秦汉就是如此。他对历史朝代知识的认识,关注重点在战国、秦朝、汉朝、三国、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这些朝代中除了三国,纯粹因《三国演义》让大众熟知外。战国以诸子百家的文化繁荣铭刻于历史,而像秦、汉、宋、元、明、清各朝,都是大一统的时代,代表着该朝代在世界上的强大和影响力。
轻叹一声,秦汉不再去胡思乱想。他问道“若是秦家去辽东国开荒,将土地有条件地出售于你们,你们可愿去耕种?”
几位老者闻言,眼睛都是为之一亮。汉民族,是一个偏爱于农耕的族群,对于土地的热爱那是深入血髓的。
作答的老者犹豫地问道“不知主公的条件是什么?”
秦汉思索片刻,答道“每个劳力至少领耕十亩地,每年向秦家缴纳收获的七成粮食,十年后田产无偿登记到个人名下。”
这几位老者闻言,踌躇了片刻,又相互对视一眼,聚到一起商量了会儿。
作答的老者走到秦汉面前道“若是主公能够立下字据,我等不会推辞。”
秦汉在心中盘算片刻,又说道“若是你们派人返乡带来更多的人口,每带一人缴纳的收成中可减三斤粮食,但五人中必须有一位壮劳力。”
这几位老者闻言,欣喜若狂。一方面,他们有很多亲友不愿意背井离乡,在原籍苦苦挣扎,求生困难。若是听说能在辽东国分得土地,估计他们都很乐意前来。至于辽东国苦寒,这种气候条件在生存和土地面前,并不重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