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剿匪 (3 / 3)
几位大臣都不敢否认这个事,因为他们都清楚,鲁省的匪患根本不是什么新闻,稍微查一查就能明白,皇帝没把这事捅出来,意思就已经很明显了,这事他不会拿到朝堂上去说。
“都起来。”
既然皇帝给了大臣们面子,内阁和兵部当然要给皇帝面子,不然这皇帝说不定又要发飙,直接把这事捅出来。
他们也都认为,这一次勇卫营去剿匪,基本上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这么多年了,说要剿灭山东土匪的还少了么?可这山东匪患什么时候平息过?皇帝要折腾就折腾去,碰了钉子自然会回头。
很快的,在共同的默契下,内阁和兵部就与皇帝达成了共识,廷议的结果自然是皇帝不把事情闹大,文官们也同意皇帝的要求发布调令,调兵的决议就由内阁票拟,皇帝亲自批红决定。
散会后,韩爌很快就面露苦色地说道“元辅,皇上最近怠政,怕不是对满朝文武,都失望透顶了。”
刘一燝长叹了口气后说道“吏治败坏至此,皇上一清二楚,又同我等一样束手无策,哪能不失望。”
剩下三位大学士和王象乾闻言,都是陷入了沉默。
他们中许多人,一开始的时候,也是有理想的,只不过被残酷的现实教做人之后,都被磨去了棱角。
几人随后说了几句他们自己都未必信的场面话,便匆匆散去。
至于严惩皇帝说的至今还在加征辽饷的地方官,这个事这几个月被查出来的多了,他们每次都说要严惩,不过每次都和那些官的后台大佬们交易了一番,给的处置也多是不痛不痒,锅全都推到了那些胥吏们头上。而且这几位心目中的严惩,和朱皇帝的期望惩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对大明这些官僚,朱皇帝早就看透了,也懒得去生气,只要他们能再多活几年,什么叫真正的官不聊生,他们总是能看到的。
要说大明的吏治情况,就是张居正当国也算不得好,不过那会比起现在那简直是称得上是吏治井然。
另一时空有人说明实亡于万历,在朱皇帝看来,虽说并不正确,但也不是全无道理。短短三十多年时间,大明就变成了现在这副快要入土的样子,显然和万历对官僚太过宽容,很少下重手整肃有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