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粮食安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2.粮食安全
        大婚期间,朱皇帝对大明的问题做了个系统的梳理,派去无人机去各地看了看,调查了一些情况之后,他就暂时放弃了琢磨什么改革,暂时也不再想着去收商税。

        张居正改革的现状对他的触动是最大的,“一条鞭法”本来是减轻百姓负担的良法,可是由于基层失控,下面的人完全把朝廷的政令当场了废纸,这良法也就彻底凉了,地方上有收了“一条鞭法”的银子还继续征发劳役,不执行“一条鞭法”偏要搞胥吏们操作空间更大的“十段锦法”的,收了“一条鞭法”的银子还要搞“小一条鞭法”的,还有收了合并了杂项的“一条鞭法”又要另收各种杂项的,完全是各种幺蛾子都有。

        这这他更加确信,整个官场风气坏了,官僚队伍组织纪律严重涣散,政策到了执行层面就会被彻底扭曲,政策再好也是空中楼阁。

        朱皇帝这会算是彻底琢磨明白了,要解决大明的问题,朱八八是最好的老师,认为哪里有问题,就直接把那些官全砍了就是了。就大明眼下这群官僚,杀一千也冤枉不了几个,大明也根本不缺想当官的官迷们,不愁没人来当官。就算外星大佬离开了,只要能牢牢握住刀,大明的各种问题就不是个什么大问题。

        搞大清洗这个事,也不是现在就能搞的,现在就动手的话,朱皇帝敢肯定那帮儒生和武将们一定会开关喜迎建州王师的,他只得再次把注意力转移到看起来容易解决的农业问题上。

        对即将到来的小冰河期,朱皇帝一直都是非常担心的,翻了翻资料之后更担心了。那触目惊心的大面积长时间的连续旱灾,没有一个封建王朝能安稳地度过,更何况是大明这种腐朽到了极点到政权。

        对大明的官僚队伍的问题,他暂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加快步伐,早点掀桌子。只有整肃了官僚队伍,将来才会少一些**,少一些官兵劫掠地方制造更多流民的事,在未来的大旱中,这个国家才会少死一些人。

        针对旱灾本身,他也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有些天真。他一度认为从现在开始大力推广美洲作物,大明的粮食危机就应该不那么严重,毕竟他在另一时空总是听说我大清的所谓“康乾盛世”是番薯盛世的说法,以为大明只要扛到西元1644年小冰河期结束之后就会少了一个大患。

        现在他才发现,实际上小冰河期并不是一些人说的西元1644年就结束了,另一时空说的小冰河期是个长期的过程,而最寒冷的时间段是明末清初,一直要持续到1680年左右,气温才会开始转暖。

        翻阅了几篇专业学者写的论文之后,朱皇帝发现,他一直以为美洲作物是清代的人口增长到四亿的主要原因,于是想当然地以为大明可以靠更早更有组织地推广番薯之类的东西来拯救。然而现在他却发现,现实却是有点骨感,美洲作物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高产,据另一时空的一些学者估计,清代这些美洲作物的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不会超过463,还是大概率高估。

        不死心的朱皇帝还让外星大佬帮忙做了个化学成分分析,测算了下这些作物的热值,加权亩产因素计算之后,他很失望地发现,美洲作物看起来产量倒也不是太低,可是热值却是远低于预期,与传统的主粮完全没法比。这些美洲作物只能在一些贫瘠的山地之类的地方种种,扩大一些耕种面积,在一些尚不是特别干旱的地方补种可以救救荒,比起没有是强很多,然而全指望它们救荒就不大靠谱了。

        对于粮食安全这个问题,朱皇帝是很无奈的,办法说起来无非是开源节流四个字,历代对付灾荒的方法也很多。不过朱皇帝稍微想了想,发现这些方法,放在大明当下这么个环境下都有些问题。

        兴修水利是历代救荒的不二法宝,在水利严重失修的当下,修水利显然可以增加粮食产出,前景看起来是很美好,然而现实却也是有点骨感,以朱皇帝对手下这帮官僚们的了解,让这群人去兴大工,总不免让他想起一件事——元末的时候,治理好黄河的前景看起来也很美好。

        至于从节流上考虑,除了在粮食运往九边和京师的物流环节上想办法,朱皇帝也没找着其他的办法。

        九边大部分都是内陆地区,在眼下的交通条件下,修建近代水平的碎石公路,改善路面提高马车等运输工具的制造技术,降低物流损耗,倒是可以考虑下,技术资料朱皇帝有,以现有的条件技术也可以实现,大明目前也有的是人力去修路,还可以解决大量的失地流民的问题。这个事看起来同样非常美好,要知道大明各地把粮食运到九边的损耗,加起来都可以再养活好几个九边了,修建近代水平的碎石公路,无疑可以节省巨额的粮食。

        只是,这一样要兴大工,让现在的大明这帮官僚们去办事,一样会出现“石人一出天下反”之类的事情。

        而要解决京师的粮食消耗问题,朱皇帝发现在理论上,倒是有个很好的办法——解决了北部边境的国防安全问题之后,直接迁都金陵。

        迁都金陵,对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好处是很多的。让京师现有的庞大的脱产人口就食于江南,从大明主要的粮食输出区湖广运粮顺流而下,只用把粮食到金陵的话,消耗可比跨越大运河小得多,无疑可以大大地节流一把。迁都后废除漕运,还可以解决由于让水给漕运的运河沿线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增加粮食产量,也可以开源。之后运往北方的粮食改海运,管理得当的话,海运也无疑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损耗。

        迁都和改漕为海,前景看起来很美,但是迁都这种大事,以朱皇帝现在的个人威望,根本不用指望,暂时也没有实现的可能。在没有解决北方国防安全问题之前,迁都是绝对不可行的。至于改漕为海这个看起来很美的事情,朱皇帝估计,如果他没有朱老四那种程度个人威望,只是提出来都会有人要喂他这天子吃颗药丸,送他去见便宜爹泰昌。政权组织度不够,没有安置那么多漕工的地方,也一定会闹出大乱。

        琢磨了半天之后,朱皇帝发现,想在当下的大明要干点事,还是绕不开办事的人这个基本问题,不来一场大清洗多数事情根本就办不好。

        把组织纪律问题解决了,大明其他的问题其实都算不上是什么问题。

        解决组织纪律问题又不是请客吃饭,在眼下这个环境里,必然要杀得人头滚滚,放倒一大片的官僚权贵们,到时候抄家获得的钱都足以应付一些年头的财政支出了。杀了那么多人,还有人敢反对迁都和废漕运改海运才是怪了。整肃了官僚队伍,就算是按照大明当下的士绅优免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下去,财政问题都不会有多突出。到时候兴大工,各种开启基建狂魔模式也没有压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