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所谓清流 (2 / 3)
只不过,王安依旧稳坐在司礼监秉笔太监位置上的事实,还有王公公在这事之后的诡异表现,让两边的各种想法都落了空。
免去辽饷的诏颁布之后,称颂朱皇帝的人就迅速多了起来,不少官员和儒生甚至都被朱皇帝感动得热泪盈眶,许多知晓这个消息的普通百姓更是欣喜万分,纷纷称赞当今乃是真圣明天子。
就在一片或真心或拍马的赞美声中,自然不会缺少那么几个或理性或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声音。理性的反对,原因倒不是不赞同免辽饷,而是朱皇帝的这封诏,用词未免太过不留余地,以后辽事再起波澜重新开征辽饷的话,皇帝的脸面就保不住了。
这些声音,朱皇帝根本不在意,等他那一堆工厂办起来,就算外星大佬不帮他去海里捞钱了,他也不用再加征什么辽饷。一个镜子就可以把辽饷的钱赚到了,何况他还有其他玻璃制品、肥皂、坩埚钢和纯碱等众多新产品,等到他的新军全面遂发枪化了,火绳枪和板甲也都可以拿去卖钱。
以现有的通讯和交通条件,李三才的党羽想要串联起来,还需要时间,熊廷弼等人也不可能从湖广江夏之类的地方飞到京师来,朱皇帝想干的事暂时还需要等待。
辽沈失陷,总不免要追究责任,很快就出现了人事斗争。辽沈失陷后御史方震孺就弹劾了兵部尚崔景荣,崔景荣于本月初按惯例上疏求去,与此同时方御史还极力推荐孙承宗担任兵部尚。
崔景荣这个人,朱皇帝是很不满的,一开始就有换人的想法,只是对用不用孙承宗他却是有点拿不准主意。
对孙承宗这位大名人朱皇帝很熟悉,和徐光启一样,孙承宗现在也挂着少詹事这种东宫属官职位,是朱皇帝众多的儒学教师中的一位。不过只是通过一些日常的接触,朱皇帝是没办法判断一个臣子的成色的。认真研究了一番另一时空的历史资料,朱皇帝就发现,自己这位便宜老师无论从哪点看,都不像是有军事才能的。
朱皇帝犹豫的原因很简单,这位孙先生考中进士时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履历表上只有翰林词臣东宫属官等基本不做实事的清流职位任职的经历,尽管这位孙先生在另一时空似乎有很大的名气,但清流能办事的不多这个事实,让他不敢轻易下决定。
仔细研究了另一时空的资料后,朱皇帝发现,这位孙先生也是争议不小的,认为他是军事战略家的很多,但这一位战绩也实在是不怎么样。
这一位孙先生在第一次督辽时,就搞出了一出重兵偷袭人家的小据点,损失了几百前锋,然后就全军溃逃的闹剧。四城之战拥兵十万之众,还能让孤军陷在境内的阿敏带着的区区五千人的大部走脱。紧接着,照这位孙先生制定的战略搞出来的大凌河战役,被鞑子围点打援,人派来的城管大队拆迁成功,让大明浪费了无数民脂民膏,葬送了数万军民的性命,直接引发了登莱之乱,糜烂了半个鲁省,让我大清收获了三顺王的投诚和更好地制造使用火器的能力。
另一方面,现在这位孙先生也不过是个正四品的少詹事,资历远远不够,完全不能服众,直接越两个大品级直接提拔到兵部尚这等要职任上会让人有点不满。
综合考虑之后,朱皇帝最终打消了用这位孙先生去管理军事的打算。
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他也对自己这位老师感到有些幻灭。
另一时空,孙先生第一次督师辽东搞出柳河之败这一场闹剧去职之后,事后接任的高第大嘴一张说孙先生打造的关宁军账面上数字有117万,实数却是只有58万,少了近6万兵。而孙先生当场就怼了一句——你就按58万的数字给军饷。去查案的又给了个9万多的数字,最后高第也很老实地把自己的话吞了回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