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对决老白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七章、对决老白 9
  说真的,大家没有人看不起他;最起码绝不会明明白白地表现出来,这么点修养,人们还是有的。再说,下围棋的人群里面,确确实实没有人性很差的。再说小言,合同工位置也丢失了之后,就彻底沦为无业游民了。他这个绝非个例,在紫塞府这样困苦的人也不算非常少见;他们都觉得没有自己出路了。关键是,还不肯吃苦。

  比如说,街上摆地摊、卖小吃类的个体营生他们基本上是不考虑的。这是紫塞府的独特现象,由于紫塞府有皇家园林避暑山庄,所以紫塞府的很多人都沾染了八旗子弟游手好闲的恶习;简单说就是懒得要命。明明很贫困,却还是不肯没面子地摆地摊。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紫塞府活跃着许多南方人,出小吃摊、承包各种各样的杂活,做形形色色的小买卖。**十年代时,紫塞府的此类南方人还不是非常多;新世纪之后,渐渐就变多了,后来各行各业都可以轻易找到南方人。

  还是回头继续讲牌。王亚峰那副牌本来应该pass,却好无聊地继续争叫二红心;老白大喜,赶紧加倍;唐飞非常机敏,立即发现不对,连忙再加倍。唐飞的牌是5044牌型,唯独没有红心;而且他第轮没有应叫,应该不会是惩罚性再加倍。那么,既然没有能力惩罚对方,再加倍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有种情况,叫做紧急呼救;就是“sos”。s.o.s是国际摩尔斯电码救难信号,并非任何单词的缩写。鉴于当时海难事件频繁发生,往往由于不能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和最快组织施救,结果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于1908年正式将它确定为国际通用海难求救信号。这三个字母组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因为它的电码“...---...”(三个圆点,三个破折号,然后再加三个圆点)在电报中是发报方最容易发出,接报方最容易辨识的电码。光线发射方法为:短光——长光——短光。

  船舶在浩瀚的大洋中航行,由于浓雾、风暴、冰山、暗礁、机器失灵、与其它船只相撞等等,往往会发生意外的事故。当死神向人们逼近时,“sos”的遇难信号便飞向海空,传往四面八方。收到遇难信号,附近船只便急速驶往出事地点,搭救遇难者。

  许多人都认为“sos”是三个英文词的缩写。但究竟是哪三个英文词呢?有人认为是“saveoursouls”(拯救我们的灵魂);有人解释为“saveourship”(救救我们的船)有人推测是“sendoursuccour”(速来援助);还有人理解为“savingofsoul”(救命)……。真是众说纷纭。其实,“sos”的原制定者本没有这些意思。sos另有种表现方法为191519。19、15、19分别为s、o、s在26个英文字母中的顺序。原因是sos求救信号广为人知,当在极端被动的情况之下sos会暴露受难者求救的信息,所以191519是另种隐晦的传递和表达求救讯息的符号。

  事情还要追溯到20世纪初。1903年第届国际无线电报会议在柏林召开,有八个海洋大国参加了会议。考虑到航海业的迅速发展和海上事故的日益增多,会议提出要确定专门的船舶遇难无线电信号。有人建议用三个“s”和三个“d”字母组成的“sssddd”为遇难信号,但会议对此没有出正式决定。

  会后不久,英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宣布,用“cqd”为船舶遇难信号。其实这只是在当时欧洲铁路无线电通讯的般呼号“cq”后边加上个字母“d”而已。海员们则把“cqd”解释为“comequick,danger”(速来,危险)。因为“cqd”信号只是在安装有马可尼公司无线电设备的船舶上使用,所以这信号仍然不能算是国际统的遇难信号。况且,“cqd”与般呼号“cq”只有字之差,很容易混淆。

  1906年,第二届国际无线电会议又在柏林召开。会议决定要用种更清楚、更准确的信号来代替“cqd”。美国代表提出用国际两旗信号简语的缩写“nc”为遇难信号。这个方案未被采纳。德国代表斯利亚比-阿尔科无线公司的位专家建议用“soe”遇难信号。讨论中,有人指出这信号有重大缺点:字母“e”在莫尔斯电码中是个点,即整个信号“soe”是“···———·”,在远距离拍发和接收时很容易被误解,甚至完全不能理解。虽然这方案仍未获通过,但它却为与会者开阔了思路。接着,有人提出再用个“s”来代替“soe”中的“e”,即成为“sos”。在莫尔斯电码中,“sos”是“···———···”。它简短、准确、连续而有节奏,易于拍发和阅读,也很易懂。

  在宣布“sos”为国际统的遇难信号的同时,废除了其他信号,其中包括当时普遍使用的“cqd”。但“sos”并没有马上被使用,电报员们仍然偏爱于“cqd”,因为他们大多数过去是在铁路系统工的,习惯使用“cqd”。

  1909年8月,美国轮船“阿拉普豪伊”号由于尾轴破裂,无法航行,就向邻近海岸和过往船只拍发了“sos”信号。这是第次使用这个信号。直到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之后,“sos”才得到广泛使用。

  另外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sos这三个字母无论是从上面看还是倒过来看都是sos,当遭遇海难,需要在孤岛上摆上大大的“sos”等待救援的时候,头顶上路过的飞机无论从哪个方向飞来都能立刻辨认出来。

  在1908年之前,国际公海海难求救信号为c.q.d.。这三个字母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尽管很多人认为它是comequickly,danger.(快来,危险!)的首字母缩写。虽然1908年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已经明确规定应用s.o.s.为海难求救信号,但c.q.d.仍然有人使用。泰坦尼克海难发生初期,其他船只和救助组织之所以没有能够及时组织施救,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船上发报员开始发出的过时的c.q.d.求救信号。直到整个船只都快没入大海才发出了s.o.s.求救信号,但到了此时谁可能还有如此的回天之力,拯救那些无辜的即将永远葬身海底的灵魂呢?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