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马上飞递政事堂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2章 马上飞递政事堂 (2 / 3)
        至于其他奏章,如果走正规程序的话,三十里一程,一天三程,全天下来,不过百里,一站一站运送之后,抵达长安还要按照相关规定送到尚书省六部衙门,六部侍郎看过之后,能够处理的直接处理,不能处理的上报尚书省左右丞,左右丞再根据权限,或处理,或上报,最终才能走进政事堂的大门,摆在当值丞相的公案之上,到了这里,还不算完,各个丞相会根据奏章上报的轻重缓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处理,最终给出自己的决定,或处理,或上报天子。

        就这样,来自台州的这一份奏章,压在其余众多公文之上,被摆在了政事堂公案的最显眼处。

        大唐政事堂相当于明朝的内阁,只不过其中不是官品仅仅五品大学士,而是大唐群相。

        唐朝宰相制度乃是――群相制,三省六部之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三个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都是大唐宰相,只不过,太宗李世民在还不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就任尚书令,在那以后大唐群臣为了避嫌,谁也不敢当这个官,所以三高官官,只剩下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两位。

        除了三省一把手之外,大唐群相还包括三省的二把手,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以及加衔“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尚书省左右仆射――左右仆射,不加衔,不称相。

        故此,中书令、门下侍中、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左仆射、右仆射,共同构成了大唐政事堂的群相。

        其中,中书令称右相,门下侍中称左相。

        按照大唐的普遍认知,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所以门下侍中这个左相,主要的职责,就是审议中书省的各项决策,理应比中书令这个右相高半格才是。

        不过事实却正好相反,那还是玄宗朝,玄宗和右相李林甫联手架空了左相的实际权力,久而久之,右相中书令,就成了政事堂,也就是大唐群相的实际领头人,而左相门下侍中,基本等于当做一个吉祥物被供奉在政事堂之中。

        如果将大唐政事堂和明朝内阁做比较的话,相似之处很多,比如,人都不少,比如,有的时候人多,有的时候人少。

        却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大唐群相不像明朝内阁大学士之间有明确的排位关系,除了左相右相之外,其他的群相,在职权上有可能分工不同,但是在地位上,基本一样。

        第二方面,明朝大学士之中,有明确的首辅,有且只有一个,而大唐群相之中,左相是名义上的首辅,右相是实际上的首辅,如果两个职位都有人担任的话,自然有个高低上下,如果只有一人的话,自然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首辅。

        说实话,有点乱。

        不过宝应元年八月十二的政事堂,倒是不乱,一共就三个半人。

        第一个,苗晋卿,门下侍中,左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