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章 郁闷 (4 / 6)
李录事乃是陇西人士,明经出身。
这个出身,在大唐官场,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味,打一个算不上合适的比方,就像是后世的普通大学,勉强算是有个出身,却没有什么足以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具体到官场之上,就俩字,平庸。
事实上,李录事的仕途,可谓平庸之极,几经迁转才坐到了一州录事参军的位置上,然后再迁州录事参军、又迁州录事参军,就在江南道、淮南道打转转,直到如今,台州录事参军,这已然坐过的第五任录事参军了。
时年四十有七的李大器知道,这就是就是自己仕途的顶点了,再往上,明经出身的透明天花板就会牢牢挡在那里,没有特殊情况,恐怕难以寸进。
所以,上任台州录事参军之后,李大器颇有些懒散的意味,办公之余,诗词唱和之后,每每躺倒床上,他想的最多的,便是如何能多多赚些钱粮。
堂堂一州录事参军,仅仅排在刺史身后的高位,想赚钱还不容易?
对别人可能容易,对李大器来说,还是有点难,主要是因为他为人还算是方正,不愿与衙门中的胥吏勾结在一起,总还想在赚钱之余留下一个好的官声,说实话,这就有些难办了。
可巧,焦桂英来了。
别多想,俩人是老乡,仅此而已。
不过,“乡党”这两个字,在大唐极具分量,尤其是他乡相遇的故乡人,按照大唐的普遍认知,这要不好好照顾,会被戳脊梁骨的,其恶毒程度,仅次于刨祖坟。
李录事自然不愿背负这样的名声,自然在力所能及之处,对焦桂英多有照拂,却没想到焦桂英很是争气,在鸣珂巷老鸨子的一番运作之下,成就了台州第一名妓的名声,自然,少不了李参军的种种好处。
李录事一看,这不赖啊,不但有了个照顾乡梓的名声,还能财源滚滚,更是坚定了他和焦桂英多有往来的信念。
结果,焦桂英自尽了。
这就让人恼火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