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29章 武举 (3 / 3)
杨春见二人如此异口同声,真有些怀疑自己,“我在外面监督卞家仆人装运粮米,然后来了一大个子,问我这是在干什么,然后我就跟他搭话,他看见我的佩刀,要我拿出来把玩,我说此刀锋利无比,割伤了你怎么办?他说不碍事,非要看看……”
之后卞祥看刀演变成约架,二人就去院外小武场走了一趟,紧紧二十合,杨春就被打败,所以没脸和陈达提起这事儿,那个卞祥得胜了,心满意足的走了。
“这个卞祥是卞员外的二儿子,他们要起程去大名府,就在这一两日。”
连施恩也不明白杨春的脑洞,“那问题是,这关咱们什么事儿?大家各走各的就好啊?”
杨春语出惊人,“这卞祥是参加武举的,或许消息比咱们灵通呢?”
“明年有武举?”陈达看向施恩,施恩回忆道,“武举是要经过路司核准,但这个时候说要参加,那必定是已经过了路级考核,明年要去汴京参加兵部试了。”
……
武举选拔源于隋,在唐时形成制度,有宋一代又更加完备,由科举入仕翻身发家的的观念深入人心,影响后世的明、清两代。
与文进士一样,武举也有解试、省试、殿试的三阶考试制度。宋代武举一改唐武举只注重武艺,不问文章的做法,重视考察武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出才兼文武之儒将。
相适应的编订了教材——《武经七书》,《补官差注格法》授官条例的出现,又为武官铺平了道路。
朝廷鼓励,制度完善化之下,武进士的出产率并不高,一科平均仅有30人左右,与文进士动辄300以上,赵佶朝七八百人的规模,简直是不能比啊!武进士成了稀缺物种。
解试前要有一个资格试,由各路地方官直接考核。其不限人数,只要弓马合格,即可参加解试,条件还是比较宽松的。合格之后各地的武举子拍马赶到汴京参加解试,在六月底于兵部报名,八月考试。解试由兵部主持,所取名额有相当限制,一般是70人左右,可见考核严格。
之后是由兵部主持省试,是真正的“兵部试”,时间在解试后第二年的一月或二月。
这波考完,算是真正决定了武进士的名额人选,最后的殿试决出名次,皇帝中意谁,谁便是武状元,其考试周期多为三年一次,亦有四年一次,每科的殿试时间又存在着较大差别,大至在三月至八月之间进行。
故而,卞祥会在大名府有司见到一群武举子,坐一起吃酒吹牛北,天南海北,什么不敢说、什么不敢问?先天就比陈达三人组打听消息有底气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