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爱心永恒(1) (1 / 2)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岁月悠悠,人生漫漫,谁没有有病有灾的亲身经历,谁没有履霜知冰的吁嗟叹喟。妈妈患了高血压肾病后,如临深渊,郁郁寡欢。开初,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医院治疗,仿佛刮来的寒风,冻冻的、冷冷的,一直在妈妈心中持续着、蔓延着。
有人说山东潍坊有专门治疗肾病的医院,只是去那里住院路途太远,家人照顾起来也不方便。再说,在家乡门口住院,亲眷们各有各的家,各忙各的事,谁来照顾?谁来护理?由此可见,隐隐绰绰中,人的感情也会变得生疏、麻烦起来的。
那时的妹妹崔虹,见到妈妈忧愁的容颜,不安的表情,心中更是升腾起义不容辞的担当和责无旁贷的使命。她找熟人,寻门路,打听到开封淮河医院治疗肾病效果较好,托关系让妈妈住进了淮河医院。
妈妈住院后,吃了医院开的药吐得很厉害,哇哇地连胃里的黄水都吐出来了,而且病情越来越重,身体虚弱不支。她脸色腊黄,浑身无力,眼睛花得很厉害,眼帘前常常飞舞着花纹彩泡,时隐时现,此起彼伏。走起路来,她是轻轻飘飘,摇摇晃晃,都走不到一条直线上了,常常是扶着墙壁行,搀牵着慢慢走。
那段时间,妈妈受了很多苦,遭了不少罪,犹如在凄风苦雨中挣扎、在天昏地暗里度日,就连如何办她的后事,追悼会上用她的哪张照片都向崔虹说了。妹妹听后心如剜割,难受极了。她含着泪给小姨写了信,按照**意思,要小姨按山东的风俗给妈妈做了寿衣。
妹妹在信中写道:“……这是我家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现实,但事实就摆在这里,只能坚强面对,勇敢承担……请小姨放心,我们会照顾好**……让她走得舒心,走得如愿,让她感受到山东老家的民风民俗和故土情意……”
虽然崔虹只写了半张纸,但这里的孝心孝意,充满着女儿对母亲感情炽烈的心愿,洋溢着生死离别的不舍与关爱。
妹妹收到小姨寄来的寿衣后,是用藏青色的绢棉做的,取“眷恋”、“缅怀”之意。衣裤的件数,忌双喜单,很有讲究。此时此刻,崔虹的感情波澜一次次冲击着她记忆的彼岸:她不会忘记,她下乡前的那些日子里,妈妈每天晚上陪她睡觉,给她赶做棉袄的经历;她不会忘却,在她孑然一身下乡时,妈妈每一封来信都注满深情,溢满思念,饱含着母女间的绵绵依恋;她更不会忘怀,妈妈那天晚上到商丘送她当兵时,头顶着星月,身披着夜幕,对她谆谆叮嘱的话语,让她感受到父母的厚爱和深情……
妈妈在淮河医院住院的那段日子里,妹妹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妈妈,双重的压力纷至沓来、火烧火燎,使她的体重一下子掉了十几斤。尤其是晚上,她彻夜睡不着觉,翻来覆去总是想着**病:一会儿是**病情恶化,下病危通知书了,不知妈妈还会向她交代什么遗言;一会儿是妈妈走路不稳跌倒了,又一次摔断了胳膊,她身边已经离不开人了……
唉——,这种精神上的潮汐潮涌和风云变幻,是那样揪心,是那样磨人,每时每刻都在她心中盘旋和缠绕。当时,崔虹住在东郊,宽敞的别墅没能使她开心,优越的生活条件没能令她陶醉。这里与医院相距十几里地,她每天都要往返几个来回给妈妈送饭,像急行军似的,心中的那根弦时常被牵扯着、紧绷着,去感受那种母女间的不甘和祈盼。
药补不如食补。崔虹为此还拜访过营养方面的老中医,得到名医指点。她给妈妈做饭经常是鸡鸭鱼肉,还注重食品搭配和中药组合,营养成分很高。譬如炖鸡,她在里边还放当归、党参、熟地、茯苓等中药材,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精神倦怠,腰膝酸软,正对**病症。譬如冬瓜乌鱼粥,巧妙合配,不放盐,淡食之,有利于**肾病等。
虽然妹妹倾其全力、尽善尽美地给妈妈做饭,但妈妈胃里常常是满满的,还有点恶心,吃了就吐,很想吃一些素清淡宜的面条。妹妹得知后,从不买现成的面条给妈妈吃,而是亲手用擀面杖一下一下地给妈妈擀面条,这样的面条吃起来筋道,有面香味。你瞧,她揉好面团,擀呀擀啊,擀的次数越多越好,好像她要把女儿对母亲所有的爱都集中这面条上似的。
驰骋识骏马,患难见真情。有时,妹妹一边擀面条,一边眼泪就流出来了……她心里很清楚,要治好妈妈这样的病很难,而且要花很多钱……妹妹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不管花多少钱也要给妈妈治病,让妈妈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爱心的永恒,那怕是卖房子捐肾她都愿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