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九八章 官制革新的第一步 (2 / 2)
不过,一些人倒是看出来了,两位声名最著的大臣,终于走向了和缓,陈东终于以直龙图阁出知秀州。
南北再次盟好,嗯,是再次盟好!
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东南仍在实行经济改良,四川各路实行丁亩法等,朝廷宣布进行官制革新,恢复元丰前官称,设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再设尚书左右丞,尚书六部尚书自从二品提升为正二品,六部侍郎自从三品升为正三品,给事中、中书舍人为从三品。
御史台置京东道、京西道、四川道、陕西道、淮南道、江南道、闽浙道、广南道、荆湖道九道监察御史,开始在南京各县逐步推行县士绅议事会,并出台《皇宋郡县议事条例》,规定了议事会的权限。
原定的是议政会,临时却改成议事会,一字之差差之千里,王秀一笑了之。某些人的坚持罢了,换汤不换药,没什么大不了的,该有的权力都有,应有的约束也不少,面子之争而已,他压根就不在乎。
唐格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王秀、秦桧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朱胜非、吕好问任参知政事,都事堂形成三相两参格局;枢密院以谭世绩、李纲为知院事,李光为同知院事,张启元仍然为枢密直学士。
官制小幅度改良,开始进行官、职、勋调整对等阶段,也没有引起多大阻力,大家都明白不过是官制统一,不要出现高低搭配的官名,并不影响他们利益。
不过,随着考功制度更加严格,地方官得过且过日子到了头,还有一个萝卜一个坑,用法定形式定下官职和俸禄挂钩,没有实际职务你就不享受俸禄,官职绝对有定额限制,这可就引起了一些不满。
打个比方,馆阁是相当荣誉的贴职,但那都是拿俸禄的,新官制下来的殿、馆阁学士、侍制等彻底成为荣誉贴职,不再单独设置,没有任何贴钱,而真正是给职事官的贴职。
这就让某些人不甘心了,本来都是有一份钱的,你给取消了,那还了得。索性的是士大夫好面子,不好公然说处利字,王秀又及时传出职事官加俸,才没有引起普遍矛盾。
还有一点就是军州或县幕职,取士的调整,进士可以直接授官,但授官下调为军州,优秀者通过吏部考试,才能授予州教授职事,翰林学士院设庶吉士,为人才储备。
士林一阵轩然大波,军州或县幕职几乎和胥吏等同,实际地位相当尴尬,这是那帮书生不能忍受的,吏部和翰林学士院介入,增加了士人入仕途的难度,让他们难以接受。
王秀的意思很明确,大宋养士百年,危难之际有几个士人挺身而出?朝廷的俸禄取自生民膏脂,绝不容许有半点浪费。你过了殿试是你本事,朝廷会给你官职,但你别想的太美了,想要好的官职那也成,你有本事就参加吏部的选拔。
显然是借用前唐取士,明眼人一眼看出用意,仍旧是殿试不罢黜,不把士人的路断了,留给你一口饭吃。但是,想要吃鱼肉,那就拿出点真本事,比前唐取士相对容易些。
读书人是议论不假,也有人私下开骂,却无人公开辩驳,王秀的招数用的算是老辣,反正过了殿试都能当官,你要是承认不行,那就出来丢脸。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