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七八章 黄昏前的明白人 (3 / 4)
朱琏似有不解地望着赵桓,淡淡地道:“官家,不要说见外话,倒是官家要注意龙体。”顿了顿,又道:“现在国事艰难,官家常叹宰相不知兵,何不让王秀节制京西。”
赵桓沉默无语,片刻才用怪异地目光看向朱琏,正色道:“娘子说的不错,王秀深入河东三战三捷,连种师道也在奏章中赞誉王秀,看来我还真是走眼了。只是,他并未对两河大计有任何建策。”
朱琏正色道:“他是知州,又岂敢对两府指手画脚。”
“娘子说的有道理,是真考虑不周了。”赵恒也意识到人才的匮乏,朝廷内人才济济,但他实在无人可用。
“妾本不想多说,但满朝文武不是蛮干就是妥协,没有一个人提出方略,太让人失望了。”朱琏愤愤不平,耿南仲只知道排除异己,张启元温文尔雅又有何用。
“娘子,王秀的官不算小了,就算让他回朝,也不可能让他进两府。”赵恒摇了摇头。
“张启元和王直阁同年,如今已是侍郎。”朱琏白了眼赵恒,显得很不满意。
赵桓见朱琏变色,不由地陪笑道:“娘子,明日就诏令王秀回朝重用,如何?”
“非常时,用非常策,妾认为决不能让王直阁回朝,官家用于不用,可自度之,妾不想惹人非议。”朱琏眸子深处是不屑,她真的很看不起自己名义上的丈夫。
赵恒有点糊涂,正在琢磨朱琏意思,张泉进来细声道:“官家,耿相公和张大人来了。”
“知道了,让他等会。”赵桓并没有在意,对他而言安抚朱琏才是大事,在张泉躬身退下,才笑眯眯地道:“任用节帅应该慎重,现在也没有空缺职位,娘子的话我记下了。”
朱琏白了眼赵桓,淡淡地道:“河东、河北还没有宣抚判官,再说判官并没有限制。”
赵桓稍加沉吟,犹豫地道:“宣抚司乃总方面征战,判官也是方面大员,岂能随意设置,恐大臣议论。”
“议论来议论来,议论去,虏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这群只知道读书的腐儒,能干什么正事。”朱琏不听大臣们议论还好,一听火气顿时上来,道:“妾本不愿问外朝事,但这群大措闹腾的太不像话,只知道争权夺利,说别人的不是,自己却一点经邦治国才能也没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