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2 / 4)
        “你话是这么说,可是……可是你要是和曾布那个老家伙同时辞官,你让朕一时之间去哪里找人来主持朝政呢?”

        赵佶也是知道自己讲道理说不过高俅的,可是如果就这么算了,也不是一件好事,因此他十分的为难,不得不将实情说出来了。

        听到赵佶的话之后,高俅却是十分的惊奇,“什么?曾老大人也要辞官?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什么时候的事儿?呵呵!”赵佶无奈的苦笑一声,随后又掏出了一份奏折,拿起来晃了晃,“和你的奏折同时送上来了。朕承认对曾布是有些看法,可是曾布历经数朝,年纪也确实是大了,想要挽留他基本上是不可能了,你也知道,章惇他才……所以,你要是再走了,这朝廷上能被委以重任的人,可就没有多少了啊!”

        赵佶说的也确实是事情,曾布、章惇还有苏轼他们那些都是一个辈分、年龄的人,现在还活着的,也没有几个了。曾布这两年虽然强撑着,可是身体骨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辞官是早晚的事情。

        当初高俅去曾布那里,看见他儿孙满堂的时候,他心里面就已经猜到曾布要做什么了,不过当时也没有来得及跟曾布讨论这件事情,过后他又给忘了,今天想起来,一切其实都已经注定了。甚至于曾布在辞官的奏折之中,很有可能将高俅给推荐了上去,不然赵佶也不应该先到高俅这边来才对。

        至于说为什么高俅认为赵佶没有去过曾布那边,一来是因为赵佶的不会在这种事情上隐瞒,要是去过肯定就直说了;二来赵佶与曾布之间确实关系不太好,曾布要走赵佶开心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劝阻呢?

        不过对于赵佶的挽留,高俅肯定是不会同意的,可是赵佶提出来的问题,也是要解决的,稍微思考了一下之后,便开口说道:“大舅哥,你如果是担心没有人能辅佐的话,我这里倒是知道有一个人,此人才学过人,为政清明,您的曾祖仁宗皇帝曾经说过‘’,此人应该是可以扶保大宋的。”

        “你……说的莫不是苏辙吧?”

        对于历代皇帝说过的话,赵佶自然是读过的,自然知道高俅说的人是谁。

        大宋嘉祐六年,苏轼、苏辙二人在欧阳修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高中。仁宗皇帝回到后宫曾满心喜悦地说下了‘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这样的话。由此可见仁宗皇帝对苏轼和苏辙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只不过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苏轼和苏辙在官场上举步维艰,也是让人没有预料到的。

        现如今高俅将苏辙推荐了上来,这就让赵佶有些为难了,毕竟苏辙的文采他是知道的,可是为政他却是不大了解了,“你说的苏辙,朕倒是知道一些,可是这……”

        “大舅哥你知道一些,那咱们就说些你不知道的吧!”高俅自然看出了赵佶的犹豫,当下便开口说道“嘉佑年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神宗皇帝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哲宗皇帝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门下侍郎的位子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坐的,这不用我多说了吧?”

        如果不是前两天与苏辙聊过,高俅都未必能够说的这么利索了,谁又能够想到,半生都在贬谪路上的苏辙,曾经也是官居高位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