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2 / 4)
        而苏轼的亲弟弟苏辙,也是悲痛万分,更是在悲痛之中撰写了祭文——《追合轼归去来词》,后又作《东坡先生墓志铭》。

        就在众人沉浸在悲伤之中的同时,有的人却开始暗中动作了起来。旬月之间,韩忠彦被罢相,不久之后,元祐党人的事情再次被提了出来。

        只是眼下主持朝政的一干人等,全都是‘变法派’的元丰党人,本来还有个持反对意见的韩忠彦,此时却已经不在朝堂之上了。剩下的朝臣之中,曾布虽然也觉得这样做不太对,可是却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有因才有果,这种事情说那么多其实也是没有必要的。

        元丰、元祐本来都是大宋的年号,只不过一个是宋神宗的年号,一个是宋哲宗的年号。当初赵煦的老爹宋神宗赵顼变法,可是来回的折腾,到了宋哲宗赵煦这里,却是不想变法了,因此当年反对变法的一干人等就全都翻了身了,并且还带领着一大帮的同乡好友一同回来了。正事因为这样,变法的才会被称为元丰党人,而反对变法的就成了元祐党人。

        事情说起来其实挺复杂的,可是真的要找这一次事件的缘由,却是十分的简单,毕竟反对变法的人里面,以王安石为首的这一帮人,重新上台之后做的实在是太绝了,全部的新法全都给废弃掉了。可是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如果说祖宗传下来的律法是十全十美的。那怎么朝廷的冗官会那么的多,办事效率会那么的低下,要求变法的人会那么多呢?

        从这点上来说,其实是元祐党人自己将路给走死了,倒是不能怨人家元丰党人。

        不过此时的元祐党人事件,却是牵连甚广,不只是那些反对变法的,只要不是元丰党人、只要是开口反对过变法的人,就全都牵连在内,波及不可谓不广。

        而在这次的事件之中,最倒霉的就要数苏轼了,本来在变法的事情上,苏轼的立场就是两边都不站。。虽然不同意全盘变法,可是对于其中的一些变法内容,比如说免役法一类的,还是比较赞同的。不过这次的事件当中,却是将其归在了元祐党人之中。

        正因为高俅‘不告而别’的事情而烦心的赵佶,对于这件事情却是没有太过放在心上,一见有人上疏说有人反对变法,当时就怒从心头起,连带着对高俅的怨气也一同发泄了出来,因此对于这些人提出的元祐党人的名单连看都没有看就通过了。

        随后,蔡京看事情得到了皇上的认可,当即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了人前,开始着手安排‘元祐党人碑’的雕刻事宜。连同司马光、苏轼在内一共三百零九个人。。全部雕刻其上,昭示全国。所有被雕刻上‘元祐党人碑’的人,还在世的人,重者关押,轻者流放,不经允许,不得内徙。至于说已经辞世的那些人,虽然说不能将死人如何,但是他们的亲眷却是受到了波及,最轻的也是不得为官。

        此碑一出,天下人人叱骂,元祐六年的状元马涓立刻作文大骂蔡京,不过却被列入了元祐党籍,随后免官禁锢,永不叙用。

        面对这样的结果,虽然说人人心中都很是不满,可是却又无可奈何。现如今的朝堂之上,蔡京虽然不是只手遮天,但是权势是一时无两,而有能力斥责蔡京的人,却大多对这件事情持支持的意见,毕竟他们一个个的都是支持变法的,在这件事情上是没有更改的可能性的。不过在人前的时候,曾布也是斥责过蔡京两句,毕竟‘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把事情做绝了,想要收场的时候可能就晚了。

        曾布的话本来是很中肯的,也没有说什么重话,但是落在蔡京的耳朵里面,却是觉得多少有些刺耳了。要知道蔡京现在可谓是如日中天,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那里能听得这种训斥的话语?虽然说面上没有表示,但是心里面却是实实在在的记恨上了曾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