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2 / 3)
        从这点上来说,其实是元祐党人自己将路给走死了,倒是不能怨人家元丰党人。

        不过此时的元祐党人事件,却是牵连甚广,不只是那些反对变法的,只要不是元丰党人、只要是开口反对过变法的人,就全都牵连在内,波及不可谓不广。

        而在这次的事件之中,最倒霉的就要数苏轼了,本来在变法的事情上,苏轼的立场就是两边都不站,虽然不同意全盘变法,可是对于其中的一些变法内容,比如说免役法一类的,还是比较赞同的。不过这次的事件当中,却是将其归在了元祐党人之中。

        正因为高俅不告而别的事情而烦心的赵佶,对于这件事情却是没有太过放在心上,一见有人上疏说有人反对变法,当时就怒从心头起,连带着对高俅的怨气也一同发泄了出来,因此对于这些人提出的元祐党人的名单连看都没有看就通过了。

        随后,蔡京看事情得到了皇上的认可,当即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了人前,开始着手安排元祐党人碑的雕刻事宜。连同司马光、苏轼在内一共三百零九个人,全部雕刻其上,昭示全国。所有被雕刻上元祐党人碑的人,还在世的人,重者关押,轻者流放,不经允许,不得内徙。至于说已经辞世的那些人,虽然说不能将死人如何,但是他们的亲眷却是受到了波及,最轻的也是不得为官。

        此碑一出,天下人人叱骂,元祐六年的状元马涓立刻作大骂蔡京,不过却被列入了元祐党籍,随后免官禁锢,永不叙用。

        面对这样的结果,虽然说人人心中都很是不满,可是却又无可奈何。现如今的朝堂之上,蔡京虽然不是只手遮天,但是权势是一时无两,而有能力斥责蔡京的人,却大多对这件事情持支持的意见,毕竟他们一个个的都是支持变法的,在这件事情上是没有更改的可能性的。不过在人前的时候,曾布也是斥责过蔡京两句,毕竟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把事情做绝了,想要收场的时候可能就晚了。

        曾布的话本来是很中肯的,也没有说什么重话,但是落在蔡京的耳朵里面,却是觉得多少有些刺耳了。要知道蔡京现在可谓是如日中天,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那里能听得这种训斥的话语?虽然说面上没有表示,但是心里面却是实实在在的记恨上了曾布。

        这些事情不是一天又或者说一月之内发生的,可是在高俅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此时正是正月十五,上元节。本来应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但是高俅却是一点都笑不出来。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高俅他们这一行人才算是走到了眉州的彭山,即使是这样,他们也已经是紧赶慢赶了,要知道这个年代的交通实在是不够发达,再加上他们这一次是要扶棺归乡,因此注定是不可能走得太快了。

        况且大宋朝的眉州,说白了就川蜀,也就是在后世的四川,而四川的路况,那就用不着多说了,本就南行,再加上高俅这一帮人还要运送苏轼、王润之和王朝云的棺木,这就更加注定了他们不可能走得快了。

        不过好在苏洵就葬在眉州的彭山附近,到了这个地界,也用不着太过着急了,最晚再有两天的时间,高俅他们就能够将苏轼等人的棺椁运送到地方,然后下葬。

        因为考虑到自己这一行人的特殊性,所以他们并没有进入到县城之中,而是在城外面找到了一个住宿的地方,包下了一处单独的院落。

        等到一切都收拾妥当了之后,苏迈看着已经没有什么好忙的了,便招呼过了苏过来,开口吩咐道:“老三,那什么,今天毕竟是正月十五上元节,虽然说咱们现在的情况也不适合,可是也总不能是这么个样子。你一会找个机会,领着老四还有其他人进城里面转转,一来问问现在彭山这边是什么情况,二来也是带着他们出去散散心。若是总是这样压抑着,估计要不了多久,他们就先撑不住了!”

        “是!”

        苏过答应了一声,算是将这件事情给应承了下来。

        苏迈口中的老四,自然是说高俅了,其实按着苏过的意思,高俅其实是不用跟着前来的,毕竟高俅跟苏轼之间,说白了也就是先生跟书童的关系,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同寻常的地方。只是高俅执意如此,苏过也是没有任何的办法,最后跟自己的大哥商量了一下之后,便默认了高俅的行为,只不过这称呼,更加的亲近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