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禅师了元(2)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禅师了元(2) (1 / 4)
        “可是……先生,您这样做就会给一些人以口实啊!原来您身在汴梁,有些流言蜚语您都不太能招架的住,如今您来到了这杭州府,要是有人以此来攻讦您,您要如何处理呢?”

        做好事是应该的,可是高球却不愿意见到苏轼将自己给搭进去,除了担心自己受到牵连之外,高球是真的不希望苏轼受到不白之冤。

        “是啊!苏居士,这件事情,你还是要谨慎才是!”

        身处佛门,可是了元也是做过官的人,对于官场之中的苟且可是知道的,自己的好朋友虽然不少,可是苏子瞻只有一个,无论如何,了元禅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这位老朋友出事。

        “唉!百姓当前,我还有的选择吗?”

        一生沉浮与宦海,苏轼不是没有做好为百姓献身的准备,不过事到临头,也难免感慨。

        “先生,我看不如这样,反正都是赈济百姓,不如以工代赈,这样一来,百姓有口饭吃,自然不会成为流民。同时,有了这批人,先生也不必再去为这治西湖而烦恼了。这样做,不知道先生觉得如何?”

        高球当然知道著名的‘以工代赈’,虽然不知道这个方法最初是谁提出来的,但是提出这个办法却也没有任何困难。

        以苏轼的聪明才智,高球提了一句,立刻就明白了过来,眼前一亮,以拳击掌,赞叹道:“妙啊!昔年文正公在世的时候,便曾经用过这个‘以工代赈’的法子,最后不仅解决了吴州一带的饥荒,更是趁机修建了不少的官舍、谷仓。现如今,招募那些背井离乡的百姓来治理西湖,反而不用多费一丝一毫的财物,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了元禅师,先生说的那个文正公是谁啊?”

        不是高球不学无术,实在是古人的称呼实在是太多了,知道名姓的人比较多,知道字的人也不少,可是其他的雅号一类的繁多称谓,实在是让人难以铭记。

        “哦!文正公啊!苏居士说的应该是楚国公范仲淹吧!”

        远离官场,对于官场上的事情就没那么关心了,往前追几十**情,了元能有个印象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