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一念仁危 (1 / 2)
本以为天下已定的方林正要回燕都,却不想变数已生,齐、郑二公作反了,兵发城下,要捉拿方林要胁皇帝。\这也算是好事多磨吧,乱世时候军即是匪,为尽快收归城池,又不好削职取缔,只能是既往不究,后事不为就成。但要这帮人等做回一等良民,还真是办不到,所以方林一早留下暗影卫,专门负责法办违法生事的官员。而军权早就收归之下,断估不会有大事发生,方林才放心前往边界督战的。
但官兵中也有不少不法之徒,这次连齐公郑公都一齐勾结,被暗影抓个正着,而苏训却考虑到他们的投诚大功,办把这事压下不追究,只需他们不再犯事就成。但你讲仁义别人可不这么想,一来他们根本不习惯没花天酒地的胡闹生活,二来也不信新皇还把他俩当自己人,这也不假,方林回来后迟早要动他们的职务嘛,起码没那么多权财风光了。
所以俩人便联合几位志同道合的不甘之人,打算反出京城,截击方林了。本来最好就是擒住苏训皇上,再不然杀了也成,这帮人巴不得天下越乱才好,起码又可以胡作非为了。但苏训有暗影卫护着,庞斗那帮朋友可不是吃素的,在燕都要杀皇上,跟自杀没区别啊,所以只能把主意打到方林头上了。
方林是大悔,事急临忙,他哪有时间教育苏训,想不到他还真的乱用仁德,搞出如此大事,经此一闹,统一大业怕又要拖延了啊。当然这也有好处,这帮害群之马又不能尽数打压,现在全部自己跳出来了,多好的事。但一来天下又乱,二来现在的危机就难倒了他。
边关的军马不能动,要也赶不上啊,他这里才区区一小城驻军,这仗没得打,那只能退了。好在这支军队是他亲自训练出来的,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要不就惨了。
方林打算去西羌,不过最重要是截击一战,他选择埋伏重击,然后安然撤走,还不能跑远,他可是要引对方大军往边疆处跑的,要打也不能影响国家内部嘛。西边的三城都还没投诚效忠,但方林知道他们是想的,不过边关有西羌大军在,军队却是不能收归的。
这也是他们信不过新君主的将帅了,是嘛,从没边关作战的人哪里晓得西羌人的可怕呢,这一换兵等同撤防了,不是拿国家百姓玩耍嘛,所以他们是打算上表归附,前提就是还让他们驻守一方。^^^^免费小说网但这就有违圣上之令,而且你有特殊别人也有,这政命还有何人遵守呢,所以边疆问题还是一个也没解决的。
方林设伏之处是一处险沟,他打算以新制的火器来个烧林,再用弩箭收拾敌军,吴、郑联军虽有四城兵力,但轻骑却并不多,足够灭了他们的。只不过这时机还真难把握,就怕杀得过火,他们倒是不追击了,四处烧杀抢掠的,弄得民不聊生啊。到时一旦找到好地方占山为王,怕又是为祸一方了。
所以方林打算引他们去边境,借边关三城兵马来除掉这股叛逆,免得在国内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这一种走来都很顺利,对方深信能够捉拿他,到时就能凭此换取几座大城,继续逍遥法外,为作欲为了。方林也趁机造大势,好让周边势力避开追兵,打是肯定输的嘛,那当然是躲得远点,免受伤害了。
引兵做势不难,但不打击一下终是不成,兵马疲乏士气低落,这支轻骑是肯定会追上来的,所以只能设伏灭掉,以振军威了,只希望事事如愿,对方还是追着来吧。
方林现在想的却是赵公之事,苏训还是怕人非议,不想动武力解决,毕竟他十四年都在赵让庇荫下成长,赵家也并没造反,而他却出逃自立为帝,这很难说得过去嘛。若是赵让已死亡,他的孙肯定不会对苏护好,那他的作为又另一种说法,现在苏训可是举旗不定,不晓得怎样对付赵公了。
呵,这也是他仁政的败笔,跟这次放过齐郑二公是一样道理,赵让若还有忠心,这回就该借势下台,苏护可没计较他十多年来的困笼生涯,分明是寄人篱下的啊。但他居然大扯反旗,还勾结外敌犯边,根本就是好面到变了质,已全然不是当初一心护主的赵让了啊。
此等人需无心称帝,做也做不来嘛,包括那些还没效忠的山霸险匪,谁会服他呢。但卖国乱世的罪名却是坐实难翻了,若不是他这般顽劣不明,全国早一统,这吴郑两位也绝不敢做反的嘛,所以一切祸乱根由全算在他头上就没错的。
至于那十四年,开始是有一点恩情,但赵公利用太身份招兵买马,要还的早还清有余了,反是他的孙给苏训的欺凌侮辱,该找他算下帐才对。现在苏训可是初受清淡之心影响,一切并未定型,所以心情摇摆不定,顾虑重重,方林还真要好生教育一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