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崔家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崔家 (1 / 2)
        南方春来早,阳春三月的阳光,已经颇具威力,打在身上,暖洋洋的令人身心舒畅。om

        小院虽然不大,不过花草繁盛,迎春花、报春花、山茶花,姹紫嫣红连成一片,赏心悦目。四下传来鸡鸣犬吠之声,间有小孩嬉笑和哭闹,远远近近还传来飘渺的唱戏声音,一时间让崔向忽然觉得一切那么祥和与辽远,令人心神沉醉,沉迷而不愿醒来,隐隐有出尘之感。

        只是出尘的是净贤长老这位高僧大德,而他只能入尘,只能和光同尘,也唯有如此,方可不枉再世为人。

        “一切听从父亲安排!”崔向深吸一口气,强压住心中最后一丝想法。以前他不想离开新吴,是不想离开百丈寺,不想离开百丈寺中的一个人,为了暗中接近他,甚至还动了出家的念头。不过由于出家的难度过高,不但要先受两年的沙弥戒才可成为正式比丘,而且圣上已经严令不许再颁发新的度牒,所以出家之计不可行,也就搁置一边。

        今日冒险前往百丈寺,得净贤长老指点,崔向心开意解,似乎悟到一些什么,“且向西南去”,袁州不正是西南之地么?去便去,就算他不离开新吴,天天到百丈寺参禅听经,只怕也无济于事,无法破开眼前之局。既然无处着手,不如先退上一步,静观其变。

        崔卓一愣,没有料到崔向会如此爽快地答应下来,还准备等他一口回绝好板着脸孔训他几句,不过既然崔向再无二话,他也心情好了许多,挥挥手,说道:“既如此,明日一早,你且去县学找曹学正办理一下一应事宜,大后日便动身启程。”

        说完,又朝百丈寺方向张望片刻,问道:“方才钟声哀而不伤,绵远不绝,蕴含无限缅怀之意,莫非是……哪位高僧圆寂了?”

        崔向苦笑,有这么一位太有才华且又刻板的父亲也不知是好是坏。父亲并不信佛,对寺庙规制并不熟悉,却能从钟声之中听出其中意味,真不简单。

        “确实是百丈寺方丈净贤长老圆寂了!”

        崔卓一听肃然动容,朝百丈寺方向遥遥一拜,说道:“净贤长老学究天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乃是当世高人,当我一拜!”

        崔卓不信佛不信道,却只尊崇有真才实学之人。唐时出家为僧需要考核,必须学识渊博者才会成为和尚,所以当时和尚称呼乃是尊称,非有真才实学者不可得,许多大诗人乃至高官权贵都以有一名和尚友人为荣。与道士只是谈玄说妙,满嘴虚无飘渺之言不同的是,和尚若要成为大师,必须博览经书,而佛经博大精深,各类经典加在一起足有数百万言,若能熟记于胸,甚至比十年寒窗的进士还要难上许多。而要成为三藏法师,更是要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乃是不世之才,万人敬仰。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以及初唐之时的玄奘法师,更是百年少有的大才。

        净贤长老虽然不是三藏法师,也是举世公认的学识渊博的大和尚,为当时文人所敬。

        崔向心中感叹,父亲为人严谨,方正过度,放肆一些讲,甚至有些刻板无趣,只认才学不看对方身份,倒是给了他莫大的压力。身为儿子,有一个强势的父亲,只有发奋读书,在才学之上超越他,才有在父亲面前说话的份量。

        阳光温热,映照在崔卓消瘦且刚毅的脸上,可见他鬓角白发星星点点,若再细看,只见眼角深陷,皱纹满布,不过四十多岁年纪,却是一脸沧桑,如同五旬老人。

        说来还不因为自己这个愚笨的儿子让父亲操心过度,又让他失望之极,才让他早生华发,愁眉不展!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原先的崔向底子太薄,半年以来,他日夜努力不断,比起当年备战高考还要下力,饶是如此,也不可能半年就打造一个才华横溢的崔向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