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8章 林少猫 (2 / 3)
郁笑城也不禁感到有些尴尬,他这才想起,这个“豚”字在古代就是专门表示猪,从字面上看就是一块肉加一头猪,这个字发展到后来就变成了“豚”字,而台湾仍然沿用这个古字,喜欢叫猪肉为“豚肉”,自己受现代观念影响,一看到“豚”字,便想到鼎鼎大名的“海豚”,这才脱口而出叫出“海豚肉”,其实用心想一下便知道,这海豚生活在大洋之中,以19世纪末的台湾渔业来说,要想让海豚肉形成供销一体的产业,那可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他也觉得有些尴尬,不禁干笑几声,不过他却感到奇怪,忍不住道:“你家一直从事的是卖猪肉行业吗?在阿猴也是卖猪肉?”
吴一鹏脸孔胀得红红的,道:“是啊,父亲在阿猴卖猪肉很有名,便把店开到了台北,后来在台北也卖得红火,便干脆举家迁到台北来,一直做到现在,倭寇刚刚被打跑,父亲又回来把店开了起来,这几天生意很好!父亲经常说,要不是首领解放了我们台北,哪有现在的安稳日子,他一直想将上好的豚肉送……”
郁笑城没等他把话说完,便插话截断了他的话,笑道:“这事以后再说,我就有些奇怪,你家在阿猴做猪肉生意那么好,怎么会不认得林少猫呢?”
吴一鹏见首领念念不忘这“林少猫”,忍不住问道:“首领,这林少猫是何许人也?为何首领这么看重此人?”
郁笑城也不知该怎么告诉他“林少猫”是何许人也,因为他在台北博物馆里见过有关林少猫的简介,林少猫是阿猴人,也即今屏东县人,而阿猴一带多为客家人,多为广东东部和福建西部的移民。
阿猴所处的屏东平原是台湾第二大平原,也是著名的农业产区,主要农产品是稻米,同时渔业也很发达,而世居阿猴东门外的林少猫经营着一家名为“金长美”的碾米厂,此外他还支配着当地的鱼类及豚肉市场,在当地也算是风云人物,大贾人家。
当《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消息传到台湾,在民心仇忾沸腾之际,林少猫出于抗日救国,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召集当地数百阿猴子弟成立义军,转战台湾中南部,不断地打击着日军的嚣张气焰。
刘永福内渡大陆,抗日斗争陷入低谷之时,林少猫又以其独具的威望和杰出的才干,集合各路大军,以新的方式灵活机动地打击驻台日军,很快因为战功作著而被推举为台湾南部的抗日盟主。
因为其领导有方,部队精诚团结,在部队之中有客家人、闽南人、高山族土著,这些人从前为争田争水时常发生争执甚至是械斗,多有冲突与矛盾,但是林少猫的抗日义旗之下,他们尊崇林少猫,信服林少猫,这也使得林少猫成为仅次于刘永福之外,最负声望的抗日英雄。
他的抗日活动一直坚持到1902年,在大张宴席为母祝寿之时,被日军乘机攻入山寨,与部众一起惨遭杀害,一代英才杰雄就这样殒命,但他坚持长达七年之久的抗战,使他成为这一时期日军最为敬畏的义军领袖。
林少猫死后,许多日据时代出版的有关台湾抗日活动的史籍中,无不以其之死为台湾大规模、有组织、有基地的武装抗日时代终结而欢呼,其中的《台湾宪兵队史》更谓之曰:“二百年来台湾之痛的土匪,至此全归绝灭。”可见在当时日本当局对林少猫的痛恨与畏惧。
郁笑城也正是在知道这段历史之后,便对此人极为的感兴趣,正巧如今日军第二师团已经在台南登陆,台湾南部已经尽陷敌手,而林少猫的发迹便是从南部开始,因此他便想知道在这段时间里,林少猫究竟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可能的话是否能为红标军所用?这将极大有利于红标军对台南的反攻,以及日后对台南的控制与管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