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交弓射之 莫能一中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交弓射之 莫能一中 (1 / 4)
        大约三月底,郅都来到雁门关。下车伊始,他顾不上休息,带领几个重要将领,对周围地形进行详细勘察。

        远远的望去,雁门关位于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群峰挺拔,地势险要。只见东西两翼,山峦起伏,长城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龙蛇,雄踞在山脊之上,而在峭拔的山岩之间,一条道路向远处延伸。

        在勘察过程中,郅都心细如发,不放过一个山头,不放过一条沟壑,甚至哪里有个土坑和山洞,都熟记于心。通过几天的勘察,他对雁门关周围的地形做到心中有数。

        在掌握地形的基础上,郅都与几位重要将领反复研究,制定一整套练兵制度,把提高军队作战能力放在首位。根据匈奴兵以往进犯的道路和活动的特点,他们开动脑筋,在相关地域,开展有的放矢的训练。经过艰苦努力,守卫雁门关的军队成为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铁军。看着这样一支神圣不可侵犯的军队,将军们喜滋滋对郅都说:“郅大人,你真是一个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的将军,匈奴兵不来则已,只要他们胆敢进犯雁门关,管教他们有来无回。”

        郅都听了将军们对自己的表扬和对未来形势的预测,酱色的脸膛毫无喜色,只是严肃地说:“匈奴兵一旦来了,郅都将与各位将军大开城门,横戈马上,同生共死,誓与匈奴兵决一雌雄。谁敢临阵畏葸,郅都眼中揉不进沙子,绝不留情。”

        “诺。”将军们齐声答应,一个个挺胸凸肚,情绪高涨,拍着胸脯,嗷嗷叫:“是骡子是马,到战场遛一遛,就知道了,谁要是贪生怕死,临阵逃脱,就不是爷们,不如干脆回家抱孩子。”豪迈的声音在连绵起伏的山岭和幽深莫测的山谷澎湃激荡,经久不息。

        雁门关的防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面貌焕然一新,将士们信心百倍,厉兵秣马,只等匈奴来犯。他们知道,今天的雁门关绝不是昔日的雁门关,今日的雁门关有一个强而有力的领头人,有一支同仇敌忾的队伍,这支队伍骁勇善战,锐不可挡,誓与雁门关共存亡。

        在郅都加紧备战之际,朝廷又追封四个侯爵。七国叛乱被平定之后,一些将军因为战功被封侯,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参战的将士。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皇上发现这样做尚有不足之处,应该褒奖那些在叛乱之初,就与那些心怀叵测的诸侯作坚决斗争而献出生命的烈士,应该加封他们的子孙为侯,使英雄的事迹彰显天下,特别像建德、王悍、赵夷吾、张尚四位烈士,要让他们的后代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生活。

        皇上认定的事情,岂有不实行之理?四月乙巳,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在这一天,皇上颁布了一道令人振奋的诏书:加封赵国丞相建德之子赵横为邃侯,内史王悍之子王弃之为新市侯,楚国太傅赵夷吾之子赵周为商陵侯,丞相张尚之子张当居为山阳侯。

        这是对忠臣的褒奖,这是对后来者的鼓励,广大臣民无不称颂皇帝:“皇上圣明,这样做既解决了烈士后代的后顾之忧,也暖了大家的心,这说明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作为他们的后代感到光荣自豪。如果再遇到忠于汉室的事,每个人都会学习烈士,争当烈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正当全国百姓为这件事津津乐道时,北方的匈奴又来边关骚扰,这次他们骚扰的对象直指雁门关。他们听说雁门关来了一位新郡守,而且是名气较大的郅都,据说在边关天天整饬兵马,训练作战,以匈奴为敌,他们觉得必须给这位新郡守一个下马威,让他领教一下匈奴的厉害。

        匈奴人开始行动了,他们来了一千多人,想搞一次偷袭,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自以为得计,殊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汉军哨所的掌握之中,哨兵很快把这一情报报告郅都。

        郅都接到情报,自然不敢大意,找来几位主要将领,研究作战方案。经过研究,他们制定了一套周密的作战方案。他用眼睛环视各位将军,严厉地说:“这是本官来到雁门关的第一战,是立威之战,望各位将军鼎力相助。谁要是临阵畏怯,格杀勿论。”

        “诺。”各位将军领了用兵方略,分头行动。

        参加偷袭的匈奴兵马势如奔涌,突然涌至雁门关下,自以为雁门关防守松懈,容易攻下。他们在关下抬起头来,仰望关上,只见一个浓眉阔眼、酱色脸膛、胡子又黑又密的中年汉子,穿着一袭黑色的官服,稳稳地立在呼啦啦飘扬的帅旗下,脸上带着轻蔑的神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