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各地富人迁阳陵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各地富人迁阳陵 (2 / 3)
        皇上正在踌躇莫展之际,看周仁打破僵局,主动提出举家迁徙阳陵的请求,眼睛为之一亮,动情地说:“周卿提出举家迁徙阳陵,愿意陪伴百年之后的朕,让朕深受感动。”

        看皇上动了感情,周仁也动了真感情,眼圈红红的,嘴唇颤抖说:“陛下,臣虽生性愚钝,但提出这个请求,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沽名钓誉,而是经过认真考虑,有充分准备。”

        “周卿一片赤诚,精神可嘉,不愧是大汉的忠臣。”皇上满腹欢喜,一张白里透红的脸闪着光亮的色泽,说:“朕要重重奖赏卿,卿切莫推辞。”

        “陛下,臣的初衷并非为了邀功请赏,臣只是为了报答陛下的隆恩而已,当初如果不是陛下的擢拔,臣只不过是一介为人看病的郎中。”见皇上如此看重自己,周仁心中更加感奋,他的脸色变得绯红,神情庄重,语气果决地说:“臣一钱不要。”

        皇上示意陶青、周亚夫、窦婴和周仁退下,他们纷纷回到原来的位置。皇上用眼睛环扫群臣,给大家心平气和算了一笔账:“关于迁徙富人到阳陵,不仅仅为了阳陵及其附近经济的发展,也是为了地方的长治久安,这是国家大计,马虎不得,刚才丞相、太尉和太子太傅都做了较好的发言,颇有见地,特别是郎中令周仁忠肝义胆,更是感人至深。为让这些富户顺利迁徙,朕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决定每户赏赐20万钱,相当于20斤黄金,可以购买大米2000石,初步拟定迁徙5000户,约需10亿钱,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万岁,万万岁。”群臣觉得皇上这样做,合情合理,富人们无话可说,于是一起高声喊道,把宫殿的房顶震得嗡嗡响。

        群臣的喊声并没有让皇上头脑膨胀,皇上此时的头脑异常清醒,他觉得即使朝廷采用如此丰厚的赏赐,也难以打动富人的心,他们不会心甘情愿离乡背井,失去在本地的特权,迁徙到陌生的阳陵,当一个微不足道的平头百姓。可是,他更明白,如果朝廷不采取丰厚的赏赐措施,富人们会以各种借口搪塞和推托,迁民政策会遇到更大的阻力。他暗暗下定决心:舍不了孩子套不住狼,但愿富民们看到颁布的圣旨之后,能够顺利迁徙,不要节外生枝。如果给他们脸面,他们不要脸面,朕也用不着客气,将采取严厉措施,对他们绳之以法。

        皇上摆一下手,谦虚地说:“好了,诸位爱卿不要吹捧朕,朕都有些飘飘然。”他看一眼身边的春陀,春陀会意,拖着尖细的声音喊道:“哪位大臣还有禀奏?如果没有的话,退朝。”

        大臣们纷纷走出宣室殿,皇上走下丹墀,返回后宫。

        圣旨颁布后,富人的心中像喝油一样,七上八下,个个叫苦:朝廷这一招太毒辣,富人们一旦离开故土,迁徙到陌生的阳陵,再也不能像原来那样横行乡里,作威作福。想到这些,他们的心中一百个不愿意,谤讟四起,怨声载道:“我们离开故土,迁到阳陵,举目无亲,一切得从头开始,朝廷这明明是在坑害我们。”

        “20万钱就要让我们离开?这样吧,20万钱我们不要,再掏20万钱,只要不让我们离开本土,我们心甘情愿。”

        “唉,胳膊别不过大腿,与朝廷对着干,到最后没有好果子吃,还是趁早迁到阳陵。”

        一时间说什么话的都有,有的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挑拨离间;有的阳奉阴违,推诿扯皮,能拖一天是一天;有的公然反对,口出怨言,冷眼相待……

        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皇上毫不退缩,沉着应对,严令各郡县官吏深入到户,督催富人迁徙,凡是积极响应者,官府尽量提供方便;凡是消极怠慢者,郡县官吏毫不手软,严厉查处这些富人平时不法行为。

        符离人王孟在江淮之间颇有名气,看到迁徙阳陵的圣旨后,迟迟不动,到处散布谣言,在当时造成很坏的影响。皇上获悉情况之后,对于王孟公然抗旨勃然大怒,派周阳由前往江淮,捕杀王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