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深沟高垒 (2 / 3)
“不论是睢阳城,还是昌邑大营,只要我们能在断粮之前打败其中一路,就能解除摆在联军面前的困扰。”刘戊紧蹙双眉,忧心忡忡。
刘濞眯着眼睛,看着刘戊,沉思片刻,脑子里想出一个主意,于是,他坐直身子说:“谁说不是呢,我们攻打睢阳城多日,没能打下来,双方打成消耗战,再进攻下去,仍然没有个眉目。寡人的意思不如向北转进,孤注一掷,与周亚夫一决雌雄,或许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出现奇迹。”
刘戊歪着头,想了一阵子,深有同感,觉得睢阳城无疑像一座雄伟的大山,横亘在吴楚联军前进的道路上,非常难啃。向荥阳进兵吧,官军把守着各个隘口,在剧孟等地方豪杰的配合下,无隙可乘。听说朝廷大军正向下邑转进,只有转进下邑,与无险可守的朝廷大军决一死战,打败对方,获得大量粮食和补给,或许能挽救即将受困的局面。
就这样,两个反叛头目统一思想,命令吴楚联军不再进攻睢阳城,改弦易辙,转向下邑。军令如山倒,二十万大军说动就动,宛如一波退潮,一夜之间从睢阳城下撤走。
看着退走的吴国联军,有几个将军劝梁王刘武婴城自守,不要追赶:“大王,梁国军民的消耗够大了,应该休整,请不要追赶吴楚叛军,免得中了对方的埋伏,横生枝节。”
韩安国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休整是必要的,但不能让叛军轻轻松松走了:“梁国不是宾馆,叛军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是其一;如果让叛军这样走了,消灭叛军的功劳等于拱手让给周亚夫,梁国为此付出的惨重代价岂不付诸东流?这不是全体将士所愿意看到的,也不是大王所愿意看到的,这是其二。”
轩丘豹、张羽、傅柏、丁宽、公孙诡等几个重要将领与韩安国的想法不谋而合,觉得梁军适当休整之后,应继续投入对叛军的进攻。
至于李广,由于送达信息,又帮助梁军守城,出色完成自己的使命,于是告别梁王,重返汉军大营,把睢阳城的情况禀告周亚夫。
叛军退走,梁王悬在嗓子眼的那颗心顿时落到肚里,再也不用焦头烂额,担惊受怕,只见他两道浓眉高扬,一双眼睛熠熠生辉,原先黯淡无光的脸庞重新容光焕发,整个人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感觉。高兴之余,他重新分析局势,听取正反两方面意见,进行比较,觉得后者说得有道理,于是采纳后者的意见,他说:“前些日子,梁国军民与叛军进行激战,做出重大牺牲,让他们休息两天,吃些好的,以示庆贺,然后收一下心,继续对叛军作战。”
“诺。”将军们齐声答道,尽管还要继续担负对叛军的作战任务,但淮泗口胜利的消息,大大增强他们战胜叛军的信心。他们各自返回,准备去了。
吴楚联军转进下邑,周亚夫的大军也转进下邑,两支大军在下邑邂逅相遇,双方加起来不下几十万,这么多的军队挤在下邑,下邑开始热闹起来。
按照各位汉军将领的意思,两军既然在此相遇,应全力以赴,展开决战。令他们惊讶的是,周亚夫仍然深沟高垒,坚壁清野,不急于与吴楚叛军决战,这让将军们感到纳闷和不解。原来他们认为周亚夫消极避战,保存实力,通过淮泗口一战的胜利,不得不承认周亚夫神机妙算,善于用兵,将军们对周亚夫的看法彻底改变。这次面对强大的吴楚叛军,周亚夫故伎重演,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他们不得而知,但他们相信,周亚夫绝非贪生怕死之徒,正以高深莫测的谋略、无与伦比的指挥艺术以及忍受方方面面诟病的定力,来应对强大的吴楚联军。他们对周亚夫的感情,更多的是敬佩,是拥戴,更多的是期待,是服从,他们期待着在周亚夫的率领下,给吴楚联军致命一击,来赢得这场平叛战争的胜利。
事实证明,周亚夫的确是一个用兵持重、能够保持相当定力的将帅,在大队人马驻扎在下邑、与吴楚叛军对垒的一个深夜,一些士卒由于过度紧张,自相惊扰,喧哗声直达中军大帐:“敌人来了,敌人来了。”
将士们纷纷拿着刀枪,不知所措,唯独周亚夫高卧不起,传令军中:“不准高声喧哗,违令立斩。”
命令传出去之后,将士们各就各位,严阵以待,只有一刻钟功夫,原来乱糟糟的局势恢复平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