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寻求匈奴来援助 (2 / 3)
“从长安传来的消息说,常山郡这次在削掉范围之内,大王不可不认真对待。”廷尉闪着狡黠的眼神,看着刘遂。
刘遂脸色阴沉,一双金鱼似的眼睛环视着几个心腹,冷冷地说:“文帝二年的时候,朝廷曾削掉孤的河间郡,分封给孤的弟弟辟彊,辟彊毕竟是孤的亲弟弟,孤无话可说。但现在朝廷利令智昏,竟然想把常山郡收回朝廷,这让本王难以接受。”
博士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儒生,文绉绉地说:“劝君莫听削藩策,一寸土地一寸金。朝廷如此不义,别怪我王无情。”
“人为砧板,我为鱼肉,本王有何良策?顺其自然,徒自取辱;抗衡朝廷,又孤立无援。”刘遂摇着头,叹息不已。
中尉五大三粗,霍然站起,抗声说道:“大王居邯郸之地,扼南北咽喉,带甲十万,国富兵强,岂可自隳!”
少府闪着一双精明的眼睛,自作聪明地说:“朝廷既然削藩,肯定不会只削赵国,一定还会削其他的诸侯,大王不妨派出几拨使者,到其他诸侯国联络一下,看他们如何反应?常言说人多力量大嘛。”
蒜头鼻子御史大夫击掌赞成,同时补充说:“现在应该做最坏打算,派出出使匈奴的使者,与匈奴通融,万一将来扯旗造反,也好争取匈奴外援,进退自如,应对不慌。”
心腹们各自发表自己的高见,兴高采烈,气氛喧闹,但他们都不是决策者,真正的决策者是刘遂,最后需要他下决心,需要他拍板。
听了几位心腹的意见,刘遂心中渐渐有谱,他用金鱼似的眼睛环视一下他的心腹,咳咳两声,心腹们马上停止讨论,把目光集中到他的身上。只听他用亢奋的口气说:“诸位,听了你们的高见,本王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决定竭力阻止削藩,不能任由他人宰割,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仰仗诸位,奋戈一击。”
有什么样的藩王,就有什么样的幕僚,他们纷纷站起来,群情激昂:“愿与大王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有了心腹们这句信誓旦旦的话,刘遂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一拨一拨的使者被秘密分出去,驶向遥远的匈奴和各个诸侯国,刘遂的心随之被揪紧。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局。”这话一点不差,由晁错提议、刘启拍板的削藩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仅国内的各个诸侯国引起一片骚动,就连南越、东越、匈奴在内,也纷纷瞪大眼睛,高度关注,无非想从中渔利。
在刘遂召开高级幕僚会议的第二天,出使匈奴的使者金大夫带着刘遂的亲笔书信,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向北部边境出发。
几天后,金大夫来到军臣单于的大漠王庭。他不顾一路的劳累,于当天见到军臣单于。军臣单于没有因为他是诸侯国的大夫而拒绝接见他,相反按照匈奴的最高礼节接待了他。
在偌大的单于穹庐里,案几上摆满烤熟的马肉和香甜的马奶酒,军臣单于、中行说、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骨都侯参加宴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