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 丧事从简不扰民 (3 / 3)
“臣遵旨。”中书令坐在案牍后,饱蘸墨汁,静静等待。
刘恒略微思忖,字斟句酌说:“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
中书令双肩悸动,握笔的手跟着颤抖起来。
“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讬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馀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想起身前贵为天子,坐享太平二十三年,身后供养高庙,千秋万代祭祀不绝,刘恒心潮起伏,百感交集,以谦卑的口气,以满足的心态,对自己做了一个小小总结。
听了皇上一番谦虚而又真诚的叙述,中书令开始泪眼模糊,他抹一把泪,强忍悲痛,把皇上的口述飞快记录下来。
临死之前,刘恒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厚葬,而是心系百姓,要求丧事从简,不要像以往帝王一样扰民:“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绖带无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佗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率从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
一切从简,一切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这就是刘恒的情怀。太子刘启、赵谈、宫中的宦官以及中书令无不被皇上简朴的高尚的情怀所感动,中书令写完最后一个字,扔下毛笔,跟着大家跪在地上,失声痛哭。
六月己亥日,厚厚的阴云笼罩京都长安,整个大地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沉闷得几乎要死。在未央宫大殿,处于弥留之际的刘恒困难地睁开眼睛,看着围在身边的太子、皇后、嫔妃和王公大臣,心中充满对他们对尘世的依恋。
他对太子刘启充满期盼,期盼这位三十二岁的新国君要继续坚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要继续抱定“无为而治”的宗旨,奖励垦荒,扶植农桑,实现家给人足、仓满囤流的美好目标。
他期盼新国君要继续清正廉明,克勤克俭,夙兴夜寐,宵衣旰食,与民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他同时期盼大汉朝国运昌盛,无敌天下,把屡次侵犯边境的匈奴赶到遥远的地方,江山永固,世代相传。
要交代的都已经交代,要说的都已经说了,心中没有私念,也没有缺憾,他举起那只曾经描绘人间盛世的巨手,想拉住所有人的手,但由于病魔的煎熬和折磨,却再也无力举起来,而是十分疲惫地十分无奈地耷拉下来。迷迷糊糊之间,微弱的脉搏正沿着胳臂向上快速游离,瞳孔的余光渐渐散去。太子、皇后、嫔妃和王公大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开始淡出他的视线,一片撕肝裂胆的哭泣声在未央宫的屋顶回荡……
遵照刘恒的遗旨,朝廷任命中尉周亚夫为车骑将军,典属国徐悍为将屯将军,郎中令张武为复土将军。同时征调京城现役士卒一万五千人,征调附近各县现役士卒一万六千人,去安葬棺椁。
乙巳日,等把刘恒安葬在霸陵,群臣在刘启的带领下,在陵墓前叩首至地,奉上他们议定的谥号,尊称刘恒为孝文皇帝。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