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运转全靠人推荐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章 运转全靠人推荐 (2 / 2)
        能有这样好的机会,能有这样高的礼遇,张释之当然不愿意放过,他稍微一想,便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暴政是秦朝衰败的第一条原因,而仁政是汉朝兴盛的根本。秦朝历代国君不恤百姓,剥削压榨,敲骨吸髓,天下苦秦久矣,而大汉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深得民心。”

        刘恒颔首同意他的观点:“大臣给朕上奏章,凡是谈到秦汉兴衰时,无不谈及暴政和仁政,看来暴政和仁政是影响一个朝代兴衰的重要原因,朕志在做一代仁君,绝不当秦始皇,绝不当暴君。”

        “严刑峻法是秦朝衰败的第二条原因,秦始皇专任刀笔吏,但务苛细,弄得天下百姓生活在血腥的氛围里,而陛下废除株连法、以言治罪,让老百姓生活在如沐春风的环境里,二者相比,迥然不同,其治理国家效果也不同。”看皇上同意自己的观点,张释之进而分析秦汉法律的弊端与好处。

        “如果说秦朝时期的百姓生活在血雨腥风的环境里,整日里提心吊胆,朕同意这个看法;如果说汉朝时期的百姓生活在如沐春风的环境里,朕不完全同意卿的这个看法,朕觉得汉朝在汲取秦朝灭亡的基础上,废除了秦朝一些严刑峻法,但做得还不够,朕仍然要依照民意,实行比较宽松的法制。”听到颂扬之声,刘恒虚怀若谷,体现了一个国君的博大胸襟。

        马蹄哒哒,和风带暖,君臣的脸上都泛着红光,他们畅谈治国理政之要,就像澄澈的、潺潺流动的小溪,渐入佳境,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享受。

        看皇上愿意听,张释之便把自己所学所想的东西,娓娓道来:“徭役过重是秦朝衰败的第三条原因,秦朝大兴土木,在北边边境连接长城,在关内扩修阿房宫和帝陵,动辄征集几十万民力,搞得天下震动,四海疲惫至极,而汉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税赋,实行三十税一的政策,同时减轻徭役,慎用民力,实行丁男三年而一事的政策,从根本上扭转这个颓势。”

        刘恒很赞成张释之的说法,认为天下民力脆弱,不宜过度使用:“秦朝连年征伐,大兴土木,把老百姓累得筋疲力尽,心中怨愤。朕自即位以来,偃武修文,宫苑无所修,丁男三年而一事,大大减轻百姓的负担。”

        “穷奢极欲是秦朝衰败的第四条原因。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充盈宫廷,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用如泥沙,使天下百姓,敢怒不敢言。而陛下克勤克俭,虽富有四海,却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粗布黑衣,用着破旧的蚊帐,宠妃的裙子不准拖到地上,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百姓争相效仿,整个社会简朴成风。”说到这里,张释之喉头哽咽,眼圈潮红。

        “朕无厚德,能居住在先帝营造的未央宫与长乐宫,已感到很惭愧,方今百姓仅仅能吃饱饭,穿暖衣,离大同时代还有相当距离。朕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唯恐天下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每当朕想起郭家庄郭丰家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悲惨一幕,心里像有一把刀子在扎,老百姓太苦了,朕不能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说到百姓的艰辛,刘恒的眼角被几滴亮晶晶的泪花浸湿,浑身血液的流速情不自禁加快,他感到自己为老百姓做得太少,一种责任感在胸中激荡。

        “陛下心系百姓,真乃一代圣主也,正是百姓皇帝爱百姓,百姓皇帝百姓爱,天下百姓一听说陛下有个头痛脑热,无不牵肠挂怀。”

        “卿过誉了,朕与百姓之间仍然隔着一道红墙,没有真正做到与百姓同甘苦,共命运。”刘恒谦虚地说:“朕一想到这些,无时无刻不感到脸红心跳。”

        ……

        君臣通过这次深层次的谈话,刘恒更加了解张释之,以前只觉得张释之沉言寡语,平平淡淡,没什么惊奇之处,今天一接触谈话,其实不然,发现张释之竟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不由为自己平时的疏忽大意而感到内疚。

        到了宫门口,刘恒走下车,拾级而上,来到宫中,坐下来,让赵谈把中书令叫来,吩咐道:“张释之人才难得,朕同意任命他为谒者仆射。”

        当张释之接到诏书后,没有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而是以更加敢于担当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务实干练的作风以及廉洁正直的操守,行走在皇上的身边,从而得到皇上的欣赏和认可。

        张释之知道,这一切与中郎将袁盎的大力推荐是分不开的,因而在内心深处十分感激袁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