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刘揖无命奈若何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刘揖无命奈若何 (2 / 3)
        “既然说中,何不给孤诉诉苦,让孤替你分点忧,解点难?孤可是善解人意的。”梁王的话哪像一个孩子说的话,这比大人说话还要感人。

        贾谊紧紧攥着他一双稚嫩的小手,心里流过一股暖流,暗暗想:“臣在长沙国当太傅快五年,不想再在地方上当太傅,本意想在京都干些差使,没想到……唉,臣的命苦呀。”

        他想说出来,可一看到刘揖那张稚嫩的小脸,又不忍心说出来,再怎么说,刘揖也是个孩子。想到这里,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臣说也说不清,等大王长大了,你自然会明白,你快快长大吧。”

        听了贾谊的话,刘揖噗嗤一笑:“先生既然不愿意说,那就等孤长大再说,给孤说个透彻明白。”

        韶华易逝,岁月如梭,一晃眼四年过去,贾谊凭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学问,向梁王悉心传授《诗经》、《尚书》、《左氏春秋》和《诸子百家》等书,把梁王真正培养成一个满腹经纶、关心民瘼的贤王。通过朝夕相处,相濡以沫,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发展到梁王离不开贾谊,贾谊也同样离不开梁王的地步。

        在梁王面前,贾谊的知识得到充分传授,施政观点也得到充分认可,本人也受到梁王、群臣以及百姓的尊重。这对贾谊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慰藉,原来那颗饱受摧残的心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他经常无可奈何地叹道:“贾谊呀,贾谊,你虽然满腹学问,但命运多蹇,如今遇到梁王,算是你的造化。只要把握好时机,将来会有出头之日。”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他也就随遇而安。

        然而,他的这种随遇而安的日子没过多久,便被无情地击碎了。那是一个艳阳高照、和风带暖的日子,梁王刘揖从睢阳出发,到长安觐见父皇。临行之前,他牵着贾谊的一双手,饱含深情地说:“先生,就是这双手,曾挥斥方遒,激扬文字;就是这双手,曾手把手教孤写字,让孤增长很多知识;就是这双手,曾凝结咱们师生之间多少深情厚谊。这是一双多么有力的手,这是一双多么温暖的手,这是智慧之手,这是友谊之手,我会永远记住这双手。”

        贾谊看着英姿飒爽的梁王刘揖,心中涌现出一种成就感:“弹指一挥间,四年多过去了。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四年多岁月里,自己呕心沥血,辛勤耕耘,言传身教,把梁王刘揖培养成一个忠君爱民、知书达理、关心百姓疾苦的贤王,如今梁王即将单独挑起治理梁国的重任,上天终算开眼,对贾谊这些年的付出没有否认。”

        他思绪翻滚,感慨万千地说:“大王,你是梁国百姓未来的希望,你是臣最聪明、最勤奋、最得意的门生,每当看到大王,臣说不出有多高兴,有多欣慰。”

        “孤到京都述职结束,见过父皇和娘妃,就返回梁国,与先生再聚。”刘揖嘴角含笑,从侍卫手中接过马缰绳,翻身上马,稳稳地坐在崭新的马鞍上,把双脚插进锯齿状的、锃亮的马镫,双腿一夹马肚子,扬鞭一挥,喊道:“先生,孤走了。”坐骑扬起脖颈中的鬃毛,嗒嗒嗒走起来。

        “大王慢走。”贾谊目送梁王走出王都,才返回自己的住地,心中总感觉有些失落。

        尽管刘揖不是第一次进京,但他的心情仍然愉悦。一路上,绿油油的禾苗、黄灿灿的油菜花盛开在无垠无际的田野,彩色的蝴蝶在香气横溢的花瓣间来回飞动,黑色的燕子在太阳下翩翩起舞,飞向遥远的天际,清香潋滟的小溪像一条蜿蜒的蛇,“哗,哗,哗”唱着欢快的乐曲,向前流动。能在这样一个美丽奇妙的世界纵马驰骋,梁王刘揖忘记一切烦恼和忧愁,高兴地扬起马鞭,“啪”的一声,狠抽坐骑的后臀,坐骑犹如离弦的箭矢,在蓝天白云下一掠而过。

        随从们赶紧在后边喊道:“梁王殿下,把速度放慢些。”

        刘揖扭过头来,咯咯咯笑着,挥挥小手,脆声回答:“没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