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工业当地化 (1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3章 工业当地化 (1 / 9)
        而雨林里的产物和小麦,大米不一样,不适合长期储存。所以,尼日利亚的城市人口的食物就成了问题。

        尼日利亚坐拥大致六亿亩耕地,居然会每年进口以百万吨计算的粮食来供应首都阿布贾、经济中心拉各斯这类新兴的大型城市。

        于是,就产生这种话剧舞台上刚才有的夸张场景。

        尼日利亚农业处于一种荒耕状态。黑大妈们拿个木棍,随手把种子撒在地里,如果年份好,他们甚至当年都不收获。大量的耕地被遗弃在那里。

        城市里大量缺粮,要从国外每年大量进口。

        这种荒唐的场景原因,就是尼日利亚产业结构出现严重的问题。

        因为他们的国家有石油。所以城市发展的动力并非是一产提供的动力,而是石油业提供城市发展的血液、资金。

        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围绕着尼日利亚的石油而开展的。

        这是尼日利亚人自己作死不种地导致国家无法发展吗?

        有句话说的好,强扭的瓜不甜,强上的妹子要坐牢,强迫农民种植几乎不可能,并且尼日利亚的政客们也知道一产中最重要的农业必须发展起来。

        但是,美国一直在对尼日利亚进行粮食倾销。

        只要有尼日利亚农场开工,美国的进口粮食价格就会暴跌,按照市场价格的二分一进行倾销。

        通过这样的手段,让尼日利亚的农场纷纷破产,垄断整个尼日利亚粮食市场。

        所以,尼日利亚人种出的粮食如果不达到进口量的十倍,形成规模效应。否则,几乎无法抵御美国对尼日利亚粮食价格进行的冲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