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八十六章 王保保命不该绝 (2 / 3)
至此,如果不计算陈维林的话,咱们的一百一十七名特战队员,经过先前的洪都保卫战、拦截张定边的战斗,以及这次追击王保保的战斗,共计损失了五十三人,现在只剩下六十四人了。其中,一分队剩下十四人,二分队剩下十七人,三分队剩下十五人,四分队剩下十八人。
咱们花费了四、五年的心血,培养的这些人,这才几年的时间,就损失了近一半了,实在是令我太痛心了。
不过主帅徐达倒是挺高兴的,此番太原之战,共计歼灭王保保的元军七万余人,加上之前王保保进攻居庸关损失的近万人,待得王保保逃到大同之后,只收拢了残兵两万余人。
后来,由于常遇春的大军北上忻州,王保保担心明军继续北上攻打他,便连大同也不要了,带着两万残兵退守甘肃。甘肃还有王保保之前零星派出的近两万人,这样合兵起来,也差不多有四、五万兵力了,只是无论是武器装备方面,还是兵员素质方面,比起之前的十万精锐都是差得太远了。
王保保退守甘肃之后,元顺帝晋封他为右丞相,并召他回元上都。
对于元顺帝抛来的橄榄枝,王保保却并未理会,他反而给元顺帝去信,劝其放弃上都,直奔和林(今蒙古国哈拉和林,窝阔台大汗曾于公元1235年建都于此)。
和林虽然是蒙古帝国早期的都城,但因为太过于偏远,元顺帝并不喜欢这个地方。当时,王保保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元廷中有许多大臣都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但元顺帝就是不同意。
因为在元顺帝心中,元上都可比和林要好得多。即使后来元上都被明军攻破之后,元顺帝也坚决否决了众臣的意见,不去和林。
元顺帝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他还是有自己的坚持。直到他身亡,他都没有去和林。
那么,问题来了。王保保为什么要建议元顺帝去和林呢?
因为在王保保看来,明王朝绝对不允许他的疆域附近还有一个蒙古王朝存在。而元上都距元大都也就不足一千里的路程,元帝盘踞在元上都,明军肯定会北上用兵。
而如果去了和林,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从元大都去和林,有几千里的路程,其中要经过环境极其恶劣的大漠,明军要想大规模用兵,根本就不可行。路程如此之长、路况如此复杂,明军的后勤保障根本就跟不上。
也就是说,如果元顺帝到了和林,就可以安安心心地蛰伏,逐步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图东山再起。等个三、五年,甚至十来年之后,元军再度强大了,完全可以再度南征,夺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如果在元上都,明军根本不会给他再度东山再起的机会。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正是因为元顺帝不愿意去和林,因此王保保也不愿意离开甘肃。因为王保保觉得,去元上都比待在甘肃危险多了,明军的下一个重要目标,必然就是元上都。
不得不说,王保保不仅是元末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对当时局势的分析,可比元顺帝要高明得多。
如果元顺帝真的听从了他的劝告,北走和林,王保保必然也会跟去。真要是那样的话,明军与元军的恩怨情仇估计还得延续好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